[translationofenglishpoemsaroundMay4thmovementfromtheperspectiveofsocialculture开题报告.docVIP

[translationofenglishpoemsaroundMay4thmovementfromtheperspectiveofsocialculture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ranslationofenglishpoemsaroundMay4thmovementfromtheperspectiveofsocialculture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类别 (√)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 ()应用理论研究 二、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 近代的文学翻译,尤其是英诗汉译,在五四时期堪称是中国文化交流史最为繁荣的时期,无论是译诗的数量、参与翻译的队伍以及译诗在当时的影响都是史无前例。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和文学嬗变的历史时期,外国文学的译介意义显得特别重大,一直受到翻译史家和文学史家的高度关注。五四前后,中国传统诗歌跨越了质的飞跃,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这是一个动态的诗体结构转型,它的发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诗歌文体形式的流变与转化。关于五四译诗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者们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了译诗对新诗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变革中去讨论其的推动作用,然而很少关注当中国作为一个接受主体,译诗对其自身文化产生的变化和影响。诗歌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我们的研究视点只是放在诗歌的外部研究上,而不关心社会背后人的感情矛盾,思想斗争,研究范围必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研究意义: 本论文主要是以社会文化视角为出发点,去研究探讨五四译诗的译入对特殊时期的中国社会,在文化心理和文化功用两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五四前后译诗的文本分析,让我们看到外国文学的译介在特殊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流变过程,了解其中的文学和非文学因素,揭示五四前后翻译文学的实质精神。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不是我们想象的美好单纯的童话世界,而是一种纷繁复杂,充满政治争斗和意识形态博弈的社会文化行为。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社会文化视界出发,结合英语诗歌经典汉译文本分析,对五四前后中国这段特定历史时期近三十年间英诗汉译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审视和认识“五四”翻译文学的历史动因、发展脉络,并让我们看到文化译介过程背后的诸多文学和超文学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把握“五四”翻译文学的精神实质。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现状: 1929年出版的陈子展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作为率先提出“近代文学”概念的文学史著作,即于全书九章之中首辟“翻译文学”一章,除涉及翻译小说外,还论述了翻译诗歌。1990年,《中国文学大系·翻译卷》面世,其中很大篇幅都集中展现了翻译文学的发展与巨大影响,为之后的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1998年,郭延礼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出版,这部学术专著更集中,更系统地讨论了近代翻译的发展历程。随后,王建开、王向远、谢天振、廖七一等关于论述近代译诗的专著相续问世,都对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有较为深刻的见解与剖析。但这些专著更多的关注翻译本身,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打破了以往将研究视点局限于翻译文本和翻译活动本身的局面,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文化系统,从而大大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丰富和发展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张少雄《对译诗形式的回顾与思考》(《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 4)中从译诗形式的套用、形式的扬弃、形式的移植三方面来讨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熊辉的三篇论文中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五四”译诗。首先,他在《简论“五四”译诗对早期新诗的影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7. 3)中主要探讨“五四”前后译诗从语言表达、新诗诗文体的发展来影响新诗的建构”。其次,在《论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西华大学学报》2009. 6)他认为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文体和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新诗的创作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在蒙兴灿的学位论文《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2008.4)中,首次系统的将社会文化背景作为切入点来探讨社会文化和译诗间的关系,规模性论述了英诗汉译的整体现象。在《中国英诗汉译史论—1937年以前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中,作者张旭站在多元系统论和文化翻译观的立场上,从中外文学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历史上翻译诗歌所散发的文化力量,但这些现象大多以翻译策略和译诗的阶段化演进为研究对象,这就为后人对翻译文学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Bassnett, Susan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London Pinter,1990. [2]Bassnett, Susan Lefevere, Andre:《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黄杲炘:《译诗的演进》,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文档评论(0)

lisuf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