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时评参考资料
京味小吃为何“败走”前门?
据报道,不到一年,前门大街的老字号小吃全部“走麦城”:前门大街仅有的两家经营老北京传统小吃的美食城俱已关张。至此,前门地区所有传统小吃全部撤出。
看罢消息很是吃惊,那么好的京味小吃怎么就在前门大街待不下去呢?细看才了解,原来是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所致。具体说有两条:一是“这条街的管理很严格,不允许老字号出门来吆喝,不许在门脸儿外面摆摊,诸多限制使老字号经营得不够灵活,很难拉拢人气。”二是租金过高。有人算过帐:“前门大街刚开业时每平方米每天37元的租金,一碗豆汁儿要卖到90元才能不赔钱。因此,对老字号小吃的租金应该维持在每天每平方米5元左右的水平才更合适。”此外,部分老字号企业抱怨道,管理方收租方式也存在问题,比如青云阁的收租方式为倒扣流水30%,他们认为这样的比例不够合理。就这么两条,使京味小吃“败走”前门。
笔者先不论以上两条是否合理,单说这京味小吃在前门大街消失实在令人痛心。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在饮食方面京味小吃就是咱北京的特色之一。经过多年的打磨经营,京味小吃已打出了名气,享有美誉,也形成了爆肚冯、年糕钱、羊头马、豆腐脑白等老字号。这些老字号做出来的东西,地道、好吃。不仅老百姓喜欢,不少的外国朋友也都慕名而来。可以这么说,京味小吃也是咱北京城的一张名片,它起的作用大了去了。
改造前门大街,这没得说,应该改。设计这条大街时也把京味小吃考虑进去了,这做得也很对。问题是,既然已经这么做了就要坚持。坚持把京味小吃经营好,让它永久地保留下去。可现在倒好,不到一年的光景,这些京味小吃“败走”前门了,真是咄咄怪事!
不知有关管理者对此作何感想,笔者以为,京味小吃“败走”前门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是涉及到如何维护好京城传统文化的大问题。现在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北京城的一些老风貌丢得差不多了,人们希望这京城小吃再不能丢了。小吃虽小,但吃上它、品尝一番,能找回那老北京的“味儿”。倘若连这也丢了,让人无处寻觅,那逛前门大街还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说,力保前门大街小吃长期存在,并确保它搞得更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对此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这个大前提认识清楚了,其他的问题如收租金、吆喝叫卖等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依笔者管见,只要是有利于京味小吃的存在和发展,就应该支持。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帐要算,文化帐、政治帐更要算。否则,保留京味小吃、乃至保留京城传统文化,就难免成了一句空话。
整治婚恋节目低俗之风
“你愿意经常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吗?”在中国收视率颇高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年轻的男嘉宾向女嘉宾马诺祈求般地提问。马诺则笑着用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回答,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哗然。
而另一对男女嘉宾在节目中赤裸裸的对白更令人感到惊愕:女嘉宾问一位男嘉宾:“你家有钱吗?”男嘉宾直接宣布:“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创下收视冠军,广告暴利激增的刺激下,中国各地省级卫视争相模仿,纷纷推出相亲节目。一时间,荧屏里遍布“剩男剩女”,“拜金女”“富二代”等相亲话题人物轮番登场亮相。
中国政府的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迅速重拳出击,整治电视婚恋情感类节目低俗丑陋之风。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12日通报,总局2日和8日先后下发管理通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二、造成的影响
6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深度报道《让婚恋情感类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用11分钟的时间严厉批判了中国有些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节目“嘉宾身份造假、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混淆是非善恶、宣扬不正当的婚恋观,有些则传递了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
11日,新华社也重磅推出了“新华视点”专栏文章《电视相亲节目“八宗罪”》,痛陈电视相亲节目“形式雷同”“盲目追求收视”“真爱难寻”“贬损价值观”“语言暴力”“炒作丑闻绯闻”等罪状。
6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罕见地聚焦电视相亲节目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刊发了介绍各方批评意见的《不能为收视率丧失社会担当》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倡导清新健康的荧屏之风》两篇文章,批评部分相亲节目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亲节目已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收视‘掠夺战’。身份作假、制造话题、编造故事,言辞犀利不惜‘出口伤人’,虚假身份的‘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