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祭十二_郎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祭十二郎文》 韩愈 一、千古文宗 1. 作者生平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文坛领袖。 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官至吏部待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所以人们尊称为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孤寒身世: 出生两月,母亲去世;2岁,父亲去世。13岁就能写文章,他潜研经史百家,开始萌发了发扬儒道,倡导古人的思想。 坎坷仕途: 792年,第四次考试考取进士,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一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 801年通过铨选,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803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地提出“师道”的理论。这时期的《答李翊书》,阐述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一起的主张,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此段时间,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后宦海沉浮,57岁病卒长安。 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纵观韩愈一生,业绩最为巨大的是文学,是唐代古文运动开宗立派主帅,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论已为定评,尊仰韩愈为中国文坛之“泰山”“北斗”,“百代文宗” 。 ★2. “文起八代之衰”(苏轼评) (1)唐代散文的兴起──“古文运动” (2)韩愈的文学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3)韩愈的散文特点:文气势充沛、雄奇奔放。 (4)韩愈的散文成就:创立了散体文美学规范。 3、祭文文体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二、文本内涵详析 1、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 “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之一。 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确定无疑 。 2.本文层次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段):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1段:祭文的标准形式。 第2段:回顾与十二郎幼年的生活。作者用了两三行文字,简练地描述了自己少孤,依靠兄嫂生活的经历。 第3段:作者回顾自己与十二郎聚少离多的仕宦生涯,以及作者深深的悔恨。这种悔恨衬托在段落前半部分朴实的叙事之后,就更见情感的真挚。 前3个自然段,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幼时孤苦相依写起;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幼时为伴, 未曾相离 生离之情 三别三会, 聚少离多 少强先殁, 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4—5段):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4段:开头两句,仍然是回忆与叙事,文章气势和抒情力量微微一抑。然后就迅速地转入大篇幅的强烈情感抒发。在这一抒发之后,作者连用两个叹词:“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快速结束本段。 在这一段中:作者连续运用感叹句,描绘自己在接到噩耗之后将信将疑,欲信又不愿相信,辗转反侧,痛苦郁积的心境。此前一抑再抑的情感终于喷勃而发。 本段句式声调急促,反问、设问、感叹反复而至,那种骤遭噩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