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口运动创伤的生理学基础--胡超华.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工作中,在膝关节创伤时,经常会遇到半月板损伤。在现今,人们对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功能进行许多研究,越来越认识到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功能重要性,认为不宜简单地将损伤半月板切除,而应修复它们,但半月板无血液供应区的损伤修复后不能愈合,这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为此人们亦进行了许多研究。 内侧半月板损伤类型   1.边缘型:破裂位于内侧半月板边缘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严重的边缘型破裂呈周边完全破裂,仅由前、后角部相连,破裂的腰部向膝中央滑移。并导致关节。锁固。在伸膝位时症状显著。据认为,此型有自行愈台的可能.亦有施行缝合痊愈的.   2.前角型:破裂位于前角部,可仅为裂口,或可呈破裂部向后翻卷并增厚,亦有前角连接部断裂。疼痛位于膝前,但内、外侧别患者可能辨别不清.    内侧半月板损伤类型 3.后角型:破裂位于后角部,可呈裂口。裂口蜷缩和后角连接纤维断裂.过度屈膝位时疼痛明显。疼痛多可指出在偏后方内侧,但也有少数不能指明侧别。 4.横型:系内侧半月板腰部横行破裂,破裂的部位,数目及深度各异.膝内侧疼痛多可指明,偶有关节交锁现象。 内侧半月板损伤类型 5.桶柄型:为内侧半月板纵行破裂,裂口可大小各异,并有呈横裂。破裂口增厚明显,股骨髁滑膜损伤广泛.患膝常有“锁固”,行走多费力费时。 6.内缘型:半月板内缘有一处或多数损伤,并可呈粉碎样损害,偶有游离片进入关节腔.本型对伸屈膝运动经常造成影响,表现疼痛经年,股骨髁关节面损害明显,有时关节交锁.X线平片偶有。游离骨片。 内侧半月板损伤类型 7.水平劈裂型:系胫股关节间强力旋转,以致内侧半月板上下两层水平间分离.若早期确诊,良好制动,有可能获得修复.患膝可表现隐痛、不稳,或有滑落感. 8.纵裂型:系内侧半月板纵行破裂.并可在前或后角部断裂,游离部进入膝内,成为膝痛和伸屈阻挡的主要因素. 内侧半月板损伤类型 9.松弛型:为内侧半月板在关节囊附着部松弛。每于膝部伸屈,旋转有不稳的滑落感,在胫股关节问挤向膝中央时,内侧关节囊(及皮肤)可陷入关节间隙内.这种类型可为外伤后或先天性结构上的缺陷所引起.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机制与损伤后的愈合 半月板损伤的机制 在于膝差引起的半月板的矛盾运动,以及膝关节运动中的突然变化。 半月板损伤后的愈合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损伤部的血凝块首先形成纤维支架,毛细血管网由滑膜边缘逐渐长入,纤维组织、血管、肉芽组织很快填充其内,经不断塑形而形成类似软骨样结构。 第十节 肩关节盂唇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一节 骨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骨组织的结构 (1) 骨细胞 (2) 成骨细胞 (3) 骨原细胞 (4) 破骨细胞 骨基质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前者质地坚硬致密,布于骨的表层;后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布于骨的内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失血时有会转化红骨髓,造血完后恢复。 骨的结构与营养供应 一、骨组织的结构(细胞、基质) 二、长骨(骨干、骨骺、骨膜) 三、骨膜(骨内膜和骨外膜)的营养功能。 四、骨的生物力学功能 张应力产生正电荷(拉力); 压应力产生负电荷(压力);新骨再生。 提示:直流电理疗促进骨折后的骨痂愈合。 五、骨折与受力(压、拉、弯、剪切、扭转) 长骨骨干结构模式 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骨膜和滋养血管 二、骨的生物力学功能 (一)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 (二)骨的生物力学功能 (三)骨的功能适应性 (四)骨的生物力学 三、骨折的愈合机制 (一)骨折愈合过程 血肿机化期 血肿形成 —— 增生肉芽 —— 纤维连接(2周) 原始骨痂期(纤维性骨痂形成) 膜内化骨 —— 骨内外膜成骨(手术时多保护外骨膜) 软骨内化骨—— 纤维组织转化为软骨,钙化为环形骨痂 骨痂塑型期 大量新生骨痂、形成骨连接、顺肢体负重应力需要进行塑型 血肿机化期 (血肿形成—炎症反应—纤维连接) 原始骨痂形成期 (膜内化骨+ 软骨内化骨) 骨痂改造塑性期 (骨小梁重新排列) (二)骨折愈合标准 ⑴ 局部标准 无压痛叩痛、无异常活动、连续性骨痂 ⑵ 功能标准 去外固定后上肢平举1Kg1分钟, 下肢步行3分钟,30步 ⑶ 影像学标准 骨折线模糊、一侧连续性骨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