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高级神经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系统简介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由胞体与胞突两部分组成。 2、神经元的分类 (1)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2)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 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3)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3、神经元如何传递信息 神经冲动由树突接受,然后传给细胞体,在这里也不断进行着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负责最后传递过程的是轴突,轴突通常是被脂肪性的髓鞘(myelin sheath)包住的,经过轴突分枝后,末端的终止扣再把冲动传递给其他细胞。如图所示: 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脑的构造与功能 2、脊髓的构造与功能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髓管内,由许多神经元聚集成的柱状构造。 脊髓的两种功能: (1)反射中枢: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反应器形成反射。由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所形成的反射,就是反射弧。――膝跳反射。 (2)提供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双向传导的道路: 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感觉神经元兴奋→冲动→脊髓→由中间神经元传至大脑→由大脑传回→经脊髓由 运动神经元传给反应器(肌肉或腺体),表现出反应。 如图: (二)周围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2、自主神经系统/也叫植物性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三、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大脑 (一)大脑的结构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脑总重量的60%左右,约1400克。大脑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 1、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在枕叶,听觉中枢在颞叶,躯体感觉中枢在顶叶。 (2)运动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在额叶的中央前回,使随意运动的高级中枢。 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不取决于各部位的实际大小, 而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二)脑的发育 个体脑细胞的数量为140-160亿。 两次脑激增:第一次出现在胎儿期,即妊娠后第8周到第13周,发育重点为脑细胞的数量;第二次出现在出生后第10周到2岁,表现为神经元之间突出连接的大量生长。 四、内分泌系统 简介 除了神经系统对有机体进行整合调节以外,内分泌系统也具有整合调节机制,这主要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内分泌腺也被称为无管腺,不经由任何管道,而将其新分泌的化学物质,直接渗透至血液中,来影响有机体内其它细胞的功能。 五、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形式:反射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 非条件反射:机体先天固有的,其反射通路是固定的,引起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机体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的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通路不是固定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从而提高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A.食物→粘膜→中枢→唾液腺→唾液 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为非条件刺激 B.铃声刺激→不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为无关刺激。 如,用100Hz音响与食物相结合,形成了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此时不但100Hz音响,就是80Hz或120Hz的音响也能引起或多或少的唾液分泌反应。 4、条件反射的抑制 (1)非条件性抑制 外抑制 超限抑制 (2)条件性抑制 消退抑制 分化抑制 第二节 脑卫生与脑功能的开发 一、脑卫生 (一)充分运用大脑 1、学习能够健脑。 2、学习可使暂时神经联系加强。 3、学习能增强记忆力,促使大脑优化。 4、多思考,常用脑。 (二)劳逸结合,精心护脑 1、要防止外伤和毒害。 2、要防止过度疲劳。 (三)卫生保养,强身健脑 1、要及时补充能量,保证大脑有充分的营养 。 2、要讲究学习卫生,尽可能在优良环境里用脑。 3、生活要有规律,作息时间要合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