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蠹1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五蠹1解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株:树桩。 走:跑。 触:撞上。 因:于是。 释:放下。 耒:音lěi,古代翻土的农具。 宋国有一个 (正在)耕地的人,田里有棵树桩,[一只]兔子跑来,误撞到树桩上,撞折了头颈死掉了,于是 [这个人]就放下他的农具守着树桩子 * * LOGO 五 蠹 韩非子 一、 韩非和《韩非子》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的一生是一个悲剧。韩非本是一位韩国的公子,曾屡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图强,终不为韩王采纳,于是发愤著书。 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秦始皇)读后非常赏识,于是发兵攻韩以求韩非。韩非入秦后,秦始皇只重用其学说,而不用其人。后来,遭李斯陷害,死于狱中。 韩非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主张一切权势归君主一人掌握,秦始皇第一个实践了他的学说。这种君权至上的集权统治思想,支配中国封建社会达二千年之久。 他主张改革,反对效法前贤,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正确主张。这些思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他的所谓“法制”过于严苛,忽视了人自身修养的培养与提高,以至于当时法家的改革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著作之一,法家的代表著作。今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有些篇章可能是后代学者补充的。 它主张君主依法治国,并提出要有“术(权术,即驾驭臣下的方法)”和“势(势力,即统治者的威力)”来与法相结合。 他认为君主应该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及一切反抗者。全书五十五篇,约十余万字,大部分为韩非自著。 《韩非子》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善于辨析事理,表现出一种严峻、峭刻的文风。此外,还善于利用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进行说理,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如:讳疾忌医、守株待兔、老马识途、视死如归。 解题 五蠹,蛀虫。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 1.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 2.言谈者(指纵横家) 3.带剑者(指游侠) 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 5.工商之民 解题 韩非曰:?“此五者,邦之蠹也。 患御者,有两种解释: 一,“患”当读为“串”,是近的意思,即君主的亲信; 二,“御”当为“役”之讹,即厌恶兵役。 韩非子认为这五种人没有创造物质财富或为捍卫国家效力,对社会无利而有害,就象蛀木的蠧虫一样,应该坚决清除。 本文从进化的历史观出发,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论述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的观点,提出“仁之不可以为治”,而要以农战为立国之本,韩非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君权巩固,必须“除此五蠹之民”,“养耿介之士”。阐明了去除五蠧、重农尚武、以法治国的思想。韩非的思想成为秦朝统治天下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也是韩非的代表作。 清除“五蠹”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此形成一种传统观点,则对中国的危害极大。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上古:指远古 作 :出现,产生 构 :架 群害:代禽兽虫蛇 上古时代,人少而禽兽多,人类经受不住禽兽虫蛇 [的侵扰]。有个圣人出现,架起木头筑巢 (居住)以此躲避各种侵害,百姓喜欢他,推举 [他]做天下的王,称他为有巢氏。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果蓏:木本、草本植物的果实。 蜯 :同“蚌”。 蛤:蛤蜊。 恶臭:xìu难闻气味 人类吃瓜果蚌蛤,腥臭难闻而伤害肠胃,百姓大多染病。有个圣人出现。用燧子钻木取火,用火(烧烤食物)消除腥臊气味,百姓喜欢他,推举他做天下的王,称他为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中古的时候,天下[发生]大水灾,鲧和 禹疏导江河,[治理水患]。 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王残暴昏乱,而 商汤和周武王就讨伐[他们]。 鲧:传说是大禹的父亲。相传尧派鲧治 水,他采用堵截的方法阻拦河流, 结果失败,被舜处死于羽山。 决:挖掘、疏导。 渎:指独流入海的江河。古称长江、 黄河、淮河、济水为四渎。 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有决渎於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今 :用在这里表如果、假使。 夏后氏:指夏朝。(史记):禹於是遂即天子位, 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假如在夏朝,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