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练出高分】(苏教版)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共29张PPT)讲解.ppt

【步步高+练出高分】(苏教版)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共29张PPT)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步步高练出高分】(苏教版)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共29张PPT)讲解

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 练出高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基础题组 (一)人物形象题 1.(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 2 3 4 5 6 7 8 9 10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从欣赏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来把握诗歌情感。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最爱”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注]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处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 2 3 4 5 6 7 8 9 10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清逸的高僧形象。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景物形象题 3.(20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 2 3 4 5 6 7 8 9 10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解析 本题在命制上体现了“小切入,大思考”的精神,描述画面景物是很小的“切入点”,据此把握画面呈现的气氛,注重考查对诗歌整体的把握。解答时可先从原诗中找出描写的景物“野水”“山”“秋风”“林”“村”“寺”,然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进一步找出体现诗歌意境的词语“潺潺”“瑟瑟”“平落”“细吹”,最后从后两句的“逢人抱瓮”“隔坞闻钟”概括出全诗透露出的一种恬静、安详的气氛。 答案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1 2 3 4 5 6 7 8 9 10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提炼意象要准确,避免不全面或者无中生有;“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要求语言体现“描写性”,作答时切忌写成说明性、议论性的文字,“氛围”需要抓住意象特点准确概括。 答案 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事物形象题 5.(2012·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修睦:晚唐诗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