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京都时代”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议题以及中国面临巨大的?排压力,是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背景。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缓与适应并重原则和共同参与原则,并应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为立法目标。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应蕴含体现国情、结合省情、移植借鉴、协调统一和平衡利益等特点。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框架主要包括总则、?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责任等五部分。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后京都时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DF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3)05-0021-07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的结束和“后京都时代”的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也在逐步推进。中国政府在推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基础上,不但正在拟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而且省级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办法”的制定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因此,研究“后京都时代”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立法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立法背景
(一)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早已成为全球议题
根据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的报告,最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约0.17米;温度升高和降水的变化,已经造成极端气象事件的增加;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因此,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全球性,决定了任何国家都无力单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因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广泛合作。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要求通过国内立法处理气候变化及其引起或者改变的自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中国面临巨大的?排压力
一方面,来自国际社会与日俱增的?排压力,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重要推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迅速上升。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早在2007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虽然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无须承担强制性的温室气体?排义务,但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使我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排压力。因此,中国政府在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从“差别原则”到“共同责任”的转变,将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此外,欧盟、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立场,也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带来了国际压力。
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等。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很不平衡。上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国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政府积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法律。
事实上,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用气候变化能力,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和行动。例如,2007年6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10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2011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2012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等。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适时修改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为此,中国国家级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正在草拟中;而在省级层面,如青海、山西等省已经出台了该省的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其他的一些省市也正在进行本省的应对变化立法。
二、立法原则
中国省级应对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tudy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 resources.doc
- Study of the Appraisal System of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Based on Multilevel Competency Model.doc
- Study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 of Watercolor.doc
- Stud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Floriculture.doc
- Study of the response of wheat to U and Cd combined stress and their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doc
- Study of thiophene in phthalocyanine sensitized SnO2 photo catalytic oxidation’s oil.doc
- Study on Aerobic Composting of Mixed Municipal Sludge Kitchen Waste and Water Hyacinth.doc
-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AW Car Company.doc
-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formationization.doc
- Study on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Distributed Computer Network.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