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传》美学思想新探.doc
《易传》美学思想新探
内容提要 从“参”与“Dsein”、“艺术的”(文化)与“科学的”(文化)以及“阳阴调和”(的和谐)与“对立斗争”(的和谐)三个角度,去重新探讨《易传》的美学思想,以揭示其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关键词 从“参”、“Dsein” “ 艺术的” “ 科学的” “阳阴调和” “对立斗争”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4-0067-06
《易传》(或称之为《易大传》)是战国后期的作品,也是儒家的经典。对先秦道家与儒家思想进行了创造性地融汇与解释,并建构起“一个既带有哲理意味而又带有情感色彩的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宏伟宇宙构架”,胡健:《论〈易传〉的美学思想》,《佳木斯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这是《易传》的基本特点。本文拟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易传》的美学思想再作探讨,以揭示其在中国传统美学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参”与“Dsein”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前主体的主客相融的哲学。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西方式的宗教信仰,因而中国传统的世界不是“二个世界(‘人间’与‘天国’)”,而是“一个世界”; 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西方式的主体哲学,因而主客不是二分的,而是相融的,合一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地位是很特别的,他被称作为“天地之心”——天地本无心,以人为心,人既不同于万物,又不凌驾于天地之上,而是与“天地”融合在一起的。《易传》用“人与天地参”来表达对人(“主体”)与天地(“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解。
从中国思想史角度,老子与庄子,喜欢大谈天道观而轻视社会与人事,孔子与孟子则关注人事(社会与人生)而缺少形而上的天道观。这种情况到了荀子有了明显的改变,在荀子的理论中出现了以天人同构来重释天(自然)与人(社会)的倾向,这鲜明地体现了战国后期一些理论家为了一统天下而构建理论的时代特征。《荀子·王制》中说:“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君子”在这里成了沟通天地与万民的“精神纽结”。到了《易传》,荀子的思想得到更进一步地发挥,孔孟与老庄的思想也被揉合到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宏伟宇宙构架:“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节卦·喙辞》)“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恒卦·喙辞》)“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咸卦·喙辞》)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卦·喙辞》)在《易传》看来,天道就是人道,人道也就是天道,天与人是同构而合一的。
如前所说,天地有待,由人而参。这个“人”在《荀子》那里是“君子”,而在《易传》中则是所谓“圣人”, “圣人”就是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万民领袖。而这些所谓的“圣人”,实际上也就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圣人以神道设教”中的“神道”之“神”已经不再是远古文化中的“鬼神”了,而是自然与社会的变化规律,即所谓“阴阳不测之谓神”。因而“‘人与天地参’就是说天地的‘神道’是由‘与天地合德’的‘圣人’设定的‘人道’来体现与实现的”。胡健:《论〈易传〉的美学思想》,《佳木斯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这样一来,在宇宙之中,人就获得了“为生民立道(命)”的“天地之心”的特殊地位,而依照“神道”而设的“人道”,也就成为体现并符合天道的社会的“常道”,成为了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设定与解释,而这种设定与解释又是以宇宙自然之道来作为其“根基”与“依据”的,或者说就是它的一种“类比”与“类推”,而这也就是所谓“人文”。这样一来,在《易传》看来,宇宙间不但有“天文”“地文”之美,而且还有“与天地参”的“人文”之美,一种非常广义的社会伦理之美,当然这里也应该包括人的审美之美。《易传·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也,有人道也,有地道也。”又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易传》建构起来的宏伟的天人合一的理论构架是此前所没有的,它明显地具有哲理意味的,同时又富有情感色彩,可以说它把形而上与形而下统一了起来,为儒学的社会人生论寻找到了宇宙论的基础。
《易传》中下面的文字多少能让人领悟到“圣人”是如何“参”天地的: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清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上》
“易象”或“象”是“圣人”参悟了宇宙万物,并体察到了它们的深奥秘密才创造出来的。“圣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he Building of College Network Experiment Platform for IPv6 QoS.doc
-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Anxiety of College Students.doc
- The Communication Value of Sports News in Multiple Contexts.doc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ching Methods Between NIT and VUW.doc
-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Enterprise,Budgetary Slack and Enterprise Value.doc
- The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Solved by Using Solver.doc
- The Constructing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System.doc
-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cient Path Landscape Value Evaluation Model.doc
-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doc
-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IRT.doc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L∕T 700-2017 电力物资分类与编码导则.docx VIP
- 精品解析:2025高考全国一卷语文(原卷版).pdf VIP
-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起重吊装专项施工方案最终.doc VIP
- LVDT线性位移传感器的设计.pdf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电力网络分析软件:OpenDSS二次开发_(2).电力系统建模方法.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车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docx
-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监理合同居间协议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