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几种中国古代民族乐器 2
浅谈几种中国古代民族乐器
贾湖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用鹤的制成,多为七孔,取其中完整者,用竖吹方法测试,可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此遗址骨笛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经过探索,音色明亮、古朴,有着原始风格的古乐之声已经从贾湖骨笛“散入”现代人的耳鼓。“它有两个八度的音域,并且音域内半音阶齐全。这意味着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中原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的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乐曲。”李宏说,“这种实践,让我们清楚了贾湖骨笛在音乐文化中所具有的意义。贾湖骨笛已经具备七音阶甚至变化音级,而与之同时期的其他旋律乐器却处于三声以内的音域范围,而七音阶的产生,无疑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我们的实践,强烈冲击了曾经认定的以五声为主干的观点,也让我们折服于史前先民那不可思议的创造力!”
编磬为古代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时使用。 鲁是磬的原产地,春秋时孔子是制磬高手,我们以同一种材料——泗滨浮石(三源“火山、太空、陆源、冰河期)浮沉变质岩)复制洛庄编磬、孔庙编磬、 特磬、殷墟虎纹磬。据史料记载,编磬古代多为宗庙所用。古代有“四时嘉至磬”的说法,这里的“嘉至”是西汉宗庙迎神乐名。文人也曾在文中指出:“钟磬独以嘉至名者,以其为庙乐之首也。” 据说“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它便成为很重要的乐器了。当时的“磬”,是用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的。那些石料,出产于我国泗水(在今山东省境)两岸的深山之中;它的颜色类似灰黄灰褐色带黄斑玉质感,看上去好像是玉类一般。也有用去磨制的,不过,这种品质不如泗水的玉料坚实而精致。 根据文献考考证:到了时代才有铁造的“磬”,又到了梁代才有铜造的“磬”。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块磨成石片,形状如“矩”,中间折曲,两端低垂。有如日本字母的“ヘ”字,也很像我国“”的“ヘ”字一般。——造“磬”的方法,在(考工记:书名,一卷;言百工之事。即周礼之第六篇,亦名冬官考工记)一书中曾有叙述。“磬”的种类很多,有“玉磬、铁磬、铜磬、编磬、笙磬、颂磬、歌磬、特磬”等许多类型。每一种磬,大致都是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铁片组合而成的。它是由於利用石片或铁片的长短厚薄的差异,而发出不同的音律。
洛庄汉墓出土灰褐色带黄斑玉质感的洛庄汉墓泗滨浮磬的107件编磬,是2000年夏天于该墓第14号陪葬坑中出土,像这种专门把乐器放置在一个陪葬坑内随葬的,国内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这107件编磬共分为6套,每套数量稍有差异。埋葬时均是挂在编磬架上入土,后因乐器坑塌陷,架子倒掉,编磬中也有三分之一断裂。不过,这些断裂的编磬日前已由经省教科文卫专家及山东华泰集团所属厂矿泗滨浮磬修复专家历时近一年的修复完毕。 50年代出土的安阳殷墟虎纹磬、70、80-95年山东泰泗地区出土的编磬及1999年洛庄西汉墓出土的107面6套编磬灰褐色带黄斑玉质感的洛庄汉墓泗滨浮磬,绝非黑色,黑色磬是陕西华源磬、江苏太湖磬、安徽灵壁磬,这三种磬,一是仅可响,但是声响而不厚、尖而不振、短而不悠;一句话:共振与感差,二是上述缺点因原料成因不同,非陨石撞击或它因而致二次高温高压成因也;故以山东的真品灰黄灰红的泗滨浮磬以外的磬种做磬乐导引或及浮磬砭道的话,是效果很差的。 “磬:乐器也;以玉或石为之,其形如矩。”——磬又叫做“銈(金圭也)”。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有观点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由远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来,出土的陶鼓证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陶鼓的制造。陶鼓又称土鼓,是用陶土烧制成鼓框,再蒙上动物的皮革做成的。在我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