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pptVIP

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2.节选的部分在“电头”中点明了________和________,第二段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角度写了飞船升空的情景。 【答案】 地点 时间 听 视 3.第二段的顺序不够合理,请重新排列。 【答案】 ①④②③⑤(适当注意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 4.为节选部分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神五”飞船顺利升空 5.这段导语用了哪种写作方式?各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导语运用了描述式和评论式的形式。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地描写出来,增加了新闻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其次,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6.对本文的内容及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用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的结构。 B.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C.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本文用很大篇幅叙述了中国航天史,使得本文有点不像新闻了。 D.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作者总是将其放在历史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即有这样的特点。 【答案】 C 课 时 作 业 (点此链接) 名 著 博 览 三国演义 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编写而成。讲的是国家大事,形象地反映了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近一个世纪的社会生活,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的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民生活造成的苦难,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在所写到的四百多个人物中,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等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书中积累了较多的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十分出色的描写。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刘备“三顾茅庐”、长坂坡、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章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特别是各种大小战争场面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点,很少雷同。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全书事件复杂,情节曲折,头绪纷繁,结构宏大;剪裁精细,取舍适当,脉络清楚,布局严谨。既有史实为依据,又不完全拘囿史实,有所虚构,一定程度上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易为读者所接受。清初毛宗岗曾假托金圣叹的话,称之为“第一才子书”。唯小说尊刘抑曹,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 对黄巾农民起义采取诬蔑态度,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偏见。又人物性格缺少发展,有些描写似嫌过分,恰如鲁迅所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D.翻译家王永年精通英语、俄语、意大利语等,他勤于翻译,译著有《欧亨利小说集》、《十月谈》,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绝大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译笔。 【答案】 C(A.偷换主语,在最后一句前加“这部作品”。B.搭配不当,“扩大”与“地位”不能搭配。D.句式杂糅,删去“都出自他的译笔”。) 【答案】 B(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