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doc

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结构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系统而又完备。 2.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统治理念严密而又牢固。 本讲主要谈三个问题: 1.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内容; 2.宗法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3.专制制度的统治及其特征。 4.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所谓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这种法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同一血缘系统的人都要尊崇共同的祖先,并且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为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规定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 中国宗法制度虽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其确立则是在西周初期,创立者是周公旦。西汉伏胜《尚书大传》: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 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1)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原始社会早期实行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是选拔的,不考虑血缘关系。但禹时却改变了这种态势,虽然他没有将位置直接传给其子启,但是在暗中却成就了这个动机。启之后,血缘关系成为权力交接的主要依据。 夏朝和商朝多是兄终弟及,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商朝第26代君主康丁实行父子相继的传递方式。 康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共五代,是父子相继。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社会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西周王朝立国以后,从第二代君主周成王诵开始,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嫡就是正妻,正妻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子称庶妻,庶妻之子称庶子。 嫡长子继承制的基本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封邦建国的制度   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就是分封制。国指诸侯领地。分封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桓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简单说,就是层层分封。 周天子和邦国有一系列权力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天子对诸侯有巡狩权、命官权、迁爵权,诸侯对天子则有必尽的义务,如朝聘、进贡、出兵役劳役等。 《史记·周本纪》记载了周成王诵剪桐分封弟弟叔虞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周公旦推行封邦建国制的决心十分坚定。   卿大夫的领地称为家,也叫采或邑。采邑又叫食邑,采邑里每年税收归受封者所有。卿大夫也依此分封士。 (3)宗庙祭祀的制度   宗法制度十分强调尊祖敬宗。宗庙祭祀就是维护宗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周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太庙居中,然后分左昭右穆排列,总共祭祀七代君主。 周代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对于维护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一传统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并发展成左宗右社的格局。左宗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 《孙子兵法·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宗法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从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末年到东周第十四个君主周敬王末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武王發→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繄扈→懿王囏→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湦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釐王胡齐→惠王阆王→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匄→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思王叔→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衰落,各路诸侯为争夺霸主地位频繁地发动战争。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个时期争霸的特点。   春秋以后,各路诸侯自己称王,企图自己取代周王室。姬姓血缘关系变得十分松弛,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1、家天下的统治此起彼伏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秦始皇虽废除分封制,社会结构还是家天下的模式。《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嬴政登上帝位后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封建制的架构沿续不断   秦始皇虽然反对分封制,却继承了西周宗法制度另外两条主要内容——嫡长子继承和宗庙祭祀的制度。 汉高帝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不仅恢复分封制,并和大臣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岂不难哉! 汉高帝刘邦恢复分封制,是因为他认为秦朝之所以短命,是因为秦始皇否定分封制,致使各地起兵时,朝廷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诸侯王发动了旨在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