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54读语札记二则
读论语札记二则
(首发)
王连成
《论语·为政第二》:“温故而知新”另解
——孔子:孜孜不懈的文字训诂大师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对于《论语》进行了一次初步的研读,在总共500多个章节当中发现有130多个章节被误读。《论语?述而第七》7?1、7?20章本来是夫子讲述他喜欢训诂(“好古”),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被误解为他是一个“信古主义者”。为此,笔者曾经写了“孔子是‘信古’还是‘疑古’者”一文。[1]
最近,笔者对《大学》的部分内容发生了兴趣,对“新”字的本义有了新的发现,但是,因为《大学》引用了不少《尚书》和《诗经》的内容,由于手头资料不足,一时难以形成文字。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笔者意外地发现《论语·为政第二》中的第11章是一个“漏网之鱼”,其中的“新”字是笔者“逮住”这条“漏网之鱼”的重要线索。
原文和现有释义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译] 孔子说:“能够温习旧日所学,增知新学,就可以做人之师了。” [2]
由于出国时行李重量限制,笔者连一本《论语》也没有带来。《四书读本》是笔者在多伦多一家书店“淘”到的一个宝贝,因此,在这里只能引用这一个例证。不过,“温故知新”已经成为一个成语,这说明了这种观点的普及性。在网络成语网页上,解释基本是一样的:
wēn gù zhī xīn
成语: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近义词】:忆苦思甜
【反义词】:数典忘祖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现有的成语都是在对典故的正确理解基础上应用的吗?道理上应该是这样,但是,遗憾的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在笔者已经形成文字的130多个章节当中,笔者已经证明几个出于《论语》的成语被错误地理解和使用,比如:“片言折狱”、“难兄难弟”和“难能可贵”等。
以“温故知新”为例,夫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那么,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善于温习过去的东西,就一定能知道新的东西吗?换句话说,是不是新的东西的获得都必定在温习旧的东西的基础之上呢?是不是要当好一个老师就必须要“温习旧的知识”呢?显然未必。目前,人们对于某些古籍的注释以及某些成语的解释还是经常给人以模棱两可的感觉,原因在哪里?就是理解还不到位。
“温故知新”另解
题为“另解”,丝毫不说明笔者对自己的解读没有足够的信心,限于国情和特色,实乃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解读线索,笔者将以笔者实际解读的顺序进行解释,即从“新”字开始。
《说文·斤部》:“新,取木也。”段玉裁注:“取木者,新之本义,引申之为凡始基之称。”而王筠认为:“案:其训曰取木,则新乃薪之古文。”
现在一般取王筠的观点,将其本义视为“薪”。《汉语大字典》虽然立“砍伐树木”为第一个义项,但是,一个例句也拿不出来。笔者对于许慎的析形也有疑问:如果“新”真的是“取木”,那么造字者直接以“木”加“斤”岂不更好?!于是,对于“亲”字偏旁进行了考证,结果发现,“亲”、“親”、“”(“榛”的本字)是同源字[3],《说文·木部》:“,果实如小栗。”“亲”显然是“”的省形或者“”为“亲”的繁化字。据此,笔者认为,“新”()的本义根本不是“取木”而是“以斧头之类的工具砸开榛子的果实的硬壳”!其引申意义有“钻研”、“探索”难题的意思。
如前所述,《汉语大字典》当中连“砍伐树木”的例句都没有,当然我们也不可能从现有的辞书当中找到供我们使用的现成例句,这样的例句只能通过“新”(钻研、探索)才能得到。笔者认为可以作为这个探索目标的例句就是“温故而知新”。为了实现这种可能性,只有证明“温”、“故”、“知”都有可用的其他含义或通假字,而且这四个字的这些含义放在一起应该组成合乎逻辑、合乎语法的新句意。
“知”通“志”;“故”通“诂”,这些都是笔者在解读《论语》时已经考证过的文字,无须赘言,关键是“温”字——它会有与其他三个字相关的通假字吗?笔者实在拿不准。
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之中鉤,详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 《史记·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韩非子·内储说上》:“吾闻数夜有乘辒车至李史门者,谨为我伺之。”所谓的“辒车”就是古代可以供人卧息的车,想必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未必能够每天都能住上馆驿,很多时间实际上是不得不在车上休息、研读的。《说文·车部》:“辒,卧车也。”
因此,孔子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指随他周游列国的弟子们当中能够在旅途休息过程中抓紧时间,坚持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乡规划管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 基层党员、部悼词.doc
- 基本公共卫服务项目工作.责任书.doc
- 基础教育改先进个人事迹材料.doc
- 外贸实习周.doc
- 多媒体教学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 大学毕业实报告银行实习报告.doc
- 大学生人际通障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oc
- 大学生安全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形势与政策论文.doc
- 大学生就业导结课作业.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