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思考推动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思考”推动我成长 近3年发表论文27篇 “思考”推动我成长 1992年参加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是我教学生涯中的首次比赛记录; 1995年在《小学数学参考》上发表第一篇数学论文,是高邮市农村小学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人; 2008年参加了扬州市首届教育博客大赛,我的博客“小数田园”以独有的专业化程度荣获扬州市一等奖; 2011年,由我主持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农村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成果获扬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学成果奖,农村学校仅此一家 2012年被评为扬州市名师领雁工程培养对象,是高邮市 唯一入入选的教师 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深思的。” ——傅斯年 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人的智力状况 聪明 愚蠢 人的行为特征 勤劳 懒惰 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积极思考的道路图 积极思考的道路图 积极思考者的十大品格 乐观:在挑战和危机面前仍然相信并期待积极的结果。 热情:具有很大的兴趣、干劲、情感和内在动力。 信念:坚信自己、他人和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在必要时候 会为自己提供帮助和指导。 正直:做事诚实、公开、公平。 勇气:即使前途未卜仍然愿意冒风险去克服恐惧心理。 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才能和潜力毫不怀疑。 决心: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一个目标或事业。 耐心:愿意等待机会、有利条件和结果的出现。 镇定:在困难、挑战和危机面前,天天保持清醒头脑和 平衡的心态,花时间去反省思考。 专心:通过确立目标和优先项目来集中注意力。 为什么缺少“思考”? 1、早上7:30进教室,看早读,然后上第一、二(或三)节课。 2、抽空批改课堂作业,上午的时间基本就用完了(偶尔还得代课)。 3、中午11:30学生放学,给学生分饭,看着学生吃饭。 4、紧接着开始看班,免得出现事故,不能免责。同时改家庭作业。 5、到13:30了,开始上课,一节到两节。 6、16:30放学,和孩子们一起值日,要不然卫生要扣分的。 7、下班前还有一些活动资料要补充,做完了计划再写总结。万一有家长接晚了,还要等,不能留着孩子独自在学校。 8、晚上回家,备课,手写,还得写详案 为什么缺少“思考”? 为什么缺少“思考”? 现在教师忙在行动上多,忙在研究和思考上的时间不足,忙在学习和充电的时间不够。 为什么缺少“思考”? 为什么缺少“思考”? 为什么缺少“思考”?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中写道:“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 为什么缺少“思考”? 分不清轻重缓急,不追求多快好省 为什么缺少“思考”? 学习学得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态度好方法好,而我们要记住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追求多快好省。 不简单不容易,就要重新选择,要追求多快好省,要简单容易,要简单再简单,要容易再容易。 为什么缺少“思考”? 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说。 要探究来龙去脉,要探究其然和其所以然。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为什么缺少“思考”? 遇到一个难题,大多数人的第一个感觉是“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但可以换另一种思维方式:面对问题,首先要想的不是“怎么办”,而是“为什么”。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样去研究。例如,有学生明知道上课开小差是错误的,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地开小差,这时候,老师就不只是一味地说教,一味地制止,而是要分析他开小差的原因,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找到学生开小差的根本,找到了根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出那剂适合的“药方”。 例如,学生背书背不下来,多数教师的直观想法是她肯定没有认真去背。但,除了没有主观上的努力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孩子的智力类型与别人不同,这不是主观上的努力,而是客观上的差异。教师只有了解了这客观上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寻找适合这个孩子的方法,而不只是让他努力努力再努力! 为什么缺少“思考”? 不要让孩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