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复苏和脑死亡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复苏和脑死亡要点

脑 复 苏 心脏停跳复苏后将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针对这种损伤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称之为脑复苏。 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来说: 缺氧10s可意识消失 缺氧15s可出现几分钟昏迷 缺血4-6min,脑组织可发生不可逆损伤 完全性脑缺氧下,大脑皮层生存时间8min (一)完全性脑缺血在灌注损伤的估计 立即出现自主呼吸、瞳孔正常、四肢自主活动、可摇头睁眼--不必脑复苏 体温升高、肌张力高、痉挛抽搐--应立即采用脑复苏,并连续监测 肌张力完全消失、脑电图呈等电位--表明脑死亡 ①脑能量代谢改变 ②脑循环的“无再灌现象” ③脑生化异常 ④脑水肿:脑缺血后的脑水肿包括 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两种机理 急性完全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二)脑复苏主要采用综合治疗 措施 包括脱水、降温、应用皮质激素、巴比妥盐、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高压氧及周身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 维持血压正常或稍高于正常的MAP90-100mmHg,不宜过高,同时预防低血压,可用多巴胺或血浆代用品等。 呼吸机控制PaO2在100mmHg 以上,PH正常范围。 过度通气降低Pco2,可使脑缺血进一步恶化,降低脑灌流,仅用于有脑疝征及肺高压患者。 2.低温 低温的脑保护及脑复苏作用已得到证实。 目前主张: 降温要早,最初10min是降温的关键; 降温要快,迅速达到预期水平; 平顺降温,避免寒颤反应; 降温到一定程度,一般使体温达33°C左右;头部重点低温,使脑部温度较体温更低;  维持降温,待保护性反射动作恢复才终止降温 (神志开始恢复,四肢有协调及听力恢复) 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 降低脑氧代谢率; 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释放; 减轻自由基造成的损伤;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 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反应; 抑制脑内HSP 70的表达; 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质破坏,促进细胞结构与功能恢复。 3.皮质激素 具有稳定细胞膜作用,清除自由基,降低脑水肿等作用。 目前对是否有缓解脑水肿作用有争议。 首选地塞米松,剂量为1mg.kg-1,以后0.2mg.kg-1,每6h一次,一般使用3-4天停药。 4.高压氧治疗 其作用有: 使血氧含量增高,增加氧的弥散率和弥散范围; 增加脑组织储氧量; 使脑血管收缩; 促进脑血管修复; 清除自由基和缓解钙通道的异常开放; 增高多种磷酸键形成,ATP水平增高; 促进神经组织修复; 对脑电活动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昏迷病人的苏醒; 一般疗程40-60次,压力为2.5-3.0atm。 5.脱水治疗 目的是防止和缓解脑水肿。 脱水应以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为主,而血管内液应至少保持正常并适当稀释。 脱水时应维持血浆胶渗压不低于2.0KPa(15mmHg)\血浆白蛋白在30g/L以上,维持血液渗透压在280-330mmol/L 常用20%甘露醇,首次剂量为1.5~2.0g/kg于15~30min内快速滴入,以后为20%的溶液0.5~1.0g/kg。每日3-4次。必要时加用速尿20-40mg静注。治疗剂量最好在5-7天内终止 白蛋白可以辅用 50%高渗葡萄糖有“反跳”作用,一般不用。 6.其他方法: 体外循环转流 适度的血液稀释 Hct30%左右 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尼莫地平、利多氟嗪)作为辅助措施 巴比妥盐的保护作用(控制抽搐等) 中药的研究(甘草酸、阿魏酸钠等) 自由基清除剂:如铁鳌合剂、氧自由基清除剂SOD 、GHS-PX等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氯胺酮等 脑复苏的结局: Ⅰ级—脑及总体情况优良,可能有轻度神经 及精神障碍 Ⅱ级—轻度脑及总体残疾(中度功能残疾) 不能参加竞争性工作 Ⅲ级—中度脑及总体残疾,依赖旁人料理生活, 重者痴呆和瘫痪 Ⅳ级—植物状态,无大脑反应 Ⅴ级—脑死亡 脑 死 亡 1959年,Mollaret首先描述脑死亡,称之为“超越昏迷的状态”。 1967年,首例心脏移植在南非,供体为脑死亡的患者。 1968年,哈佛大学提出脑死亡的概念—哈佛标准。 1971年,提出“脑干死亡”来判定死亡的标准。 1974年,国际脑电学会定义死亡为包括小脑、脑干、第一 颈髓在内的全部脑功能丧失。 1986年,Cervaise提出死亡是意识功能的不可逆丧失。 2002年10月,全国器官移植会上提出中国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 脑死亡的诊断是一个严肃、复杂的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等差异,其诊断标准及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1. 哈佛标准——昏迷、无自主呼吸、无自主运动、瞳孔散大、反射消失、脑电静息。这些特征需观察24小时,且排除毒物和低温。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