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弹拨乐跨专业演奏实践初探
民族弹拨乐跨专业演奏实践初探
——以琵琶、阮、柳琴为例
沙泾珊 广东民族乐团
摘要:(编辑QQ386557635)笔者多年来在琵琶、阮、柳琴的专业学习经历,让笔者成为国内少数在这三种弹拨乐器上都达到专业水平的演奏家。自2006年进入广东民族乐团工作以来,笔者在乐队担任柳琴演奏员的同时,也兼任琵琶、小阮、中阮等弹拨乐器的演奏工作,在这些乐器的演奏实践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以琵琶、阮、柳琴为例,透过笔者多年的学习与实践经历,配合演奏法方面的理论基础,对民族弹拨乐跨专业演奏实践作出初步探索和讨论。
关键词:琵琶 阮 柳琴 演奏法 跨专业演奏实践
一、琵琶、阮、柳琴:乐器概述与历史背景
琵琶,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之一。中国古代,从秦汉直至隋唐的一段时期里,琵琶这一名称,曾适用于很多弹拨乐器,都统称为琵琶。琵琶在古代是一个概括性乐器种类的名称。据考证,与当代琵琶相似的有梨形音箱的琵琶,属于中亚,西亚地区的外来乐器,在唐以前曾被称为“曲项琵琶”。琵琶的演奏法也从古琴等乐器中得到启发,运用了吟,揉,推,拉等演奏方法,使之不断地民族化,成为今日音域宽阔,民族特色鲜明的弹拨乐器。当今琵琶,不仅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重要的独奏乐器,还广泛运用于戏曲、曲艺、歌唱和歌舞伴奏,用于各种器乐的合奏、重奏和领奏。
(编辑QQ386557635)阮,即“阮咸”,华夏古琵琶的一种,起源于秦,汉以古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中国西北地区,当时名为“琵琶”,后亦有“秦琵琶”,“直项琵琶”之称。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精通音律,善弹此乐器,在演奏技艺和乐器改革上成就卓著。唐代武则天时人们为嘉其功,将阮咸所使用的琵琶命名为“阮咸”,简称为“阮”,流传至今。阮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代创制之初就已具备“四弦”,“十二柱(即品)”,这在中外乐器发展史上可谓非同寻常。正因为具备了“盘圆柄直”的形制特征,较为成熟的“四弦”与“十二柱”,且以平均律有缺位排列,从而使得阮的音质圆润清雅,音域宽广有层,音高准确和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1955年,由就读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张子锐先生按声部划分,绘制出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四个品种的系列阮图纸,在北京乐器生产合作社(北京民族乐器厂的前身)的支持下,由王金波,时及珍师傅制作成功第一代张氏系列阮。1987年,宁勇教授设计图纸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合作,由李兆霖工艺师精心制作,研制出第二代宁氏系列阮。当代宁氏系列阮的进一步改良,使阮的家族成员扩展到五种,分别是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均采用“五、四、五”定弦形式固定音高定弦,音域从G1至d3达五个半八度,经过一年试用后于1988年通过由陕西省高教厅主持的省级鉴定。阮既善于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又颇具独奏特色,深受历代贤士及乐人的喜好。
柳琴又名“土琵琶”“柳月琴”“柳叶琴”“金刚腿”,是山东柳琴戏,江苏淮海戏和安徽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相对于琵琶和阮,柳琴的历史虽无古籍考证,但它属于我国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的琵琶类弹弦乐器之一种,柳琴用拨片演奏与唐代琵琶用拨子演奏法是一脉相承。1958年底,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王惠然和徐州乐器厂工艺师孟宪洪合作,成功研制三弦24品高音柳琴。1972年,孟宪洪工艺师在王惠然和高华信的协助下,成功研制出四弦29品高音柳琴。四弦高音柳琴改革成功,结束了二百多年来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登上了独奏,协奏的舞台。近代柳琴的制作,从有效弦长,品的位置,弦的张力和琴箱共鸣音的设计,支架的改良,证实符合科学的原理,使柳琴在演奏的适应性上更上一层楼。柳琴作为高音弹拨乐器,完善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弹拨乐声部,使声部间的音域更宽广,旋律线条更分明。
二、学习与实践:笔者的学习经历与专业演奏实践(编辑QQ386557635)
笔者自四岁开始接触柳琴,五岁学习琵琶,启蒙老师是已故星海音乐学院殷惠麟教授。小学时期,随琵琶名家方锦龙老师学习琵琶,中学至大学时期随中国戏曲学院曲文军教授学习琵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宁勇教授学习阮乐技艺。参加工作后随王惠然先生继续深造柳琴,汤良兴先生深造琵琶。各位老师不同的演奏技法、演奏风格使我大开眼界,南北派作品中不同的文化底蕴,促使我归纳出独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总结出各乐器最佳的演奏方法。
三种乐器均为自抱乐器,形似而神不似。琵琶形状与柳琴相似,但持琴,定弦,演奏法各不相同。柳琴与阮外形有异,但定弦,演奏法相通,有一定的借鉴之处。柳琴的空弦定弦在调性上只与高音阮、中阮、低音阮相同,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小阮、大阮产生了区别,这使不经常运用小阮和大阮定弦演奏的演奏者在演奏五线谱记谱的作品上产生困难,这是常被忽略的一个演奏难题。琵琶与阮持琴相通,但定弦,右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