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于环糊精的外缘(Rim)亲水而内腔(Cavity)疏水,因而它能够象酶一样提供一个疏水的结合部位,作为主体(Host)包络各种适当的客体(Guest),如有机分子、无机离子以及气体分子等。其内腔疏水而外部亲水的特性使其可依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力、主客体分子间的匹配作用等与许多有机和无机分子形成包合物及分子组装体系,成为化学和化工研究者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这种选择性的包络作用即通常所说的分子识别,其结果是形成主客体包络物(Host-Guest Complex)。环糊精是迄今所发现的类似于酶的理想宿主分子,并且其本身就有酶模型的特性。因此,在催化、分离、食品以及药物等领域中,环糊精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广泛应用。由于环糊精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包结能力,改变环糊精的理化特性已成为化学修饰环糊精的重要目的之一 A nanoscopic supramolecular aggregate is constructed from perylene bisimide-bridged bis-(permethyl-b-cyclodextrins) 1 via p–p stacking interactions. Adv. Funct. Mater. 2009, 19, 2230–2235 杯芳烃 1942年金克(Zinke,奥地利)首次合成得到,因其结构像一个酒杯而被古奇(C.D.Gutscht,美国)称为杯芳烃。 杯芳烃是由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的大环化合物,因其结构类似于希腊圣杯而被命名为“杯芳烃”。现在,杯芳烃的范围逐渐扩大,间苯二酚(雷琐辛)与甲醛在酸催化条件下形成的类似结构物质,也被命名为杯芳烃,甚至是其他的同样类似结构的物质也都被命名为杯芳烃。根据苯酚单元数,将其命名为杯[n]芳烃。较常见的是杯[4]芳烃、杯[6]芳烃和杯[8]芳烃。 绝大多数的杯芳烃熔点较高,在250℃以上。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几乎不溶于水。杯芳烃具有大小可调节的“空腔”,能够形成主-客复合物,与环糊精、冠醚相比,是一类更具广泛适应性的模拟酶,被称为继冠醚和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化合物。作为第三代主体超分子化合物,杯芳烃具有独特的空穴结构,与冠醚和环糊精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它是一类合成的低聚物,它的空穴结构大小的调节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条件及引入适当的取代基,可固定所有需要的构象; 杯芳烃的衍生化反应,不仅在杯芳烃下缘的酚羟基、上缘的苯环对位,而且连接苯环单元的亚甲基都能进行各种选择性功能化,这不仅能改善杯芳烃自身水溶性差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改善其分子络合能力和模拟酶活力; 杯芳烃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好,可溶性虽较差,但通过衍生化后,某些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杯芳烃能与离子和中性分子形成主一客体包结物,这是集冠醚和环糊精两者之长; 杯芳烃的合成较为简单,可望获得较为廉价的产品,事实上现在已有多种杯芳烃商品化。 迄今为止,杯芳烃的应用,主要基于它可作为离子载体,作离子交换剂、相转移催化剂及作为涂料、黏合剂等的组分。 虽然杯芳烃与环糊精都具有类似的空腔结构, 但两者有很大区别, 环糊精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空间自由度为零的环状物, 而在杯芳烃中由亚甲基相连的苯酚单元可以自由旋转。因此杯芳烃具有多种构象异构体。 虽然杯芳烃与环糊精都具有类似的空腔结构, 但两者有很大区别, 环糊精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空间自由度为零的环状物, 而在杯芳烃中由亚甲基相连的苯酚单元可以自由旋转。因此杯芳烃具有多种构象异构体。X-射线衍射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晶体中杯〕芳烃由于轻基间的分子内氢键作用多采取锥型构象 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条件及引入适当的取代基,可固定所有需要的构象; 基于大分子或低聚物的功能分子 树枝状分子 .“dendrimer”这个词来自希腊的“dendros”,意思是树和枝,树上的分枝长到一定长度后又分成两个分枝,如此重复进行,直到长得如此稠密以致于长成象球形一样的树丛。在dendrimer中,分枝是内部连结的高分子聚合键,每一个键又会产生新键,全部会向一个焦点聚合或向一个核聚合。 功能有机富勒烯 自然界中碳的单质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即金刚石和石墨。1985年,继金刚石、石墨之后,美国休斯顿(Rice)大学Kroto、Smally、Curl等在合成星际间化合物的过程中,用大功率激光轰击石墨进行碳的团簇研究时,发现了碳的第3种同素异形体-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原子簇C60。随后,人们又发现了C60簇分子C28、C34、C70、C84、C90、C120……等,学术界将这种笼状碳原子簇统称为富勒烯(fullerene)。富勒烯家族的发现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位发现者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