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大器晚成”.doc
说“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语出《老子》。那老头儿说话太简约,虽然从字面上我们也能理解个差不多,但是,想弄清楚其真正含义,则需要从“器”说起。
“器”,是个象形字,像什么呢?像四只碟子摆在那里,为什么不是四个洞?因为造字者在里面加了只狗,让狗来守着。试想,狗会守着四个洞吗,一定是装食品的碟呀碗呀的。后来,各种器具都有了自己的名称,就拿这个“器”字来做统称,这样一来,“器”就成了一般的对象。当然事情比较喜欢往好的方面发展,古代人重视祭祀,按日程表祭祖先、祭神鬼,如果遇到什么事也少不了要祭一祭。这祭并不是凭空做个揖,跪一跪,而要拿出点实货来,要把最好吃的东西拿来,当然是牛头、羊腿之类的,而且种类越多越好。要摆在那里就一定要有器具来装之,而且摆得很整齐,时间一长,人们觉得,用“器”来表示祭品更合适。
老子的辩证法
古代人更讲究社会秩序,要有明确的等级,等级不同,行为方式就不能相同。同样是歌舞,国君家里要用八行八列64个人来跳,而大臣则只能是六行六列36个人来跳。如果你有钱,也用64个人,连脾气比较好的孔子都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么祭祀祖先、神鬼也一样,国君的器,与大臣的器也不能一样,不仅是数量不一样,大小也不能一样。所以,这个“器”渐渐可以用来表示等级,甚至成了地位的标志,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权力的象征,所以有“窥器”一说,那就是说有人惦记着你的权力,随时准备取而代之。古代人以为,大人物不与小人一般见识,所以“器”便成了“胸怀”,即“器度”。有了大的胸怀,才有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会有更多的才能,所以《易·系辞》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个“器”可不是锅碗瓢盆之器,而是才能,是绝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器”是治国之道,不可借人的。更有甚者,这“器”又变着变着成了动词,表示看重某人的才能,因而有了“器重”的说法。
汉字就是这么一节一节地发展,让人越来越摸不着头脑。如果仅仅一个“器”字,是什么,是器具?是等级?是权力还是才能?我们必须要带到说话人的语境中来分析,不过要先等会儿。
再说这个“大”字。“大”也是个象形字。先民们睁开眼一看这世界,东西都是有大有小的。最大的是什么,当然是天;然后呢?便是地;再往下就不好说了,不论是江河湖海还是崇山峻岭,都是地上的东西。能和天、地并列的,便是人。天和地没有办法描绘,那就用“人”来代替,所以,是像“人”。这是它的最原始意,是与“小”相对的概念。在物质比较贫乏的时代,凡物,越大就越好,房子要大,车子要大,人也长得高大。“器”不论是指什么,器皿也好,权力也好,才能也好,也一定是越大越好,这“器”字里就暗含着“大”。
“晚”字比较好理解,形声字。是太阳落山了,如夜晚。略微引伸一下,是指人的年纪大了,如“晚年”“晚节”之类。另外就是和正常时间或者约定的时间来比较,稍后些的叫“晚”,“晚成”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的,与夜晚和晚年无关。如果别人都是25岁结婚,你30岁结婚,那便是“晚婚”。
“成”,我们太容易想到的是“成就”,它确实最主要的意思就是“成就”。试想一个人握着枪,能没有成就吗?政权都可以出的。后人在解说“大器晚成”之“成”也当“成就”解。不过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义项,就是“大”。《左传·昭公五年》:“韩赋七邑,皆成县也。”杨伯峻注云:“韩氏收七邑之赋,此七邑皆大县。”孟子也说过:“牺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备,不敢以祭。”这牺牲是用来祭祀的,一定要大才行。所以,字学家们便认为,成和盛是相通的,都是大的意思,所以在表示大的时候还可以读作“盛”。
下面我们将“大器晚成”放到老子的语境中来考察。
老子实际上是一口气说了四个“大”:“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老子是在用他一贯的辩证法,来探讨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这里的“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所讲的“大”都不再是现实中的“大”,而是“至大”,是理想的,是超越了极限的。现实中,“方”一定是有隅的,“器”一定是很大的,“音”一定很响,“象”必然很清晰具体,这就是其规定性。没有隅的方,就不是方;小的物件,就不能称作器;听不见的,就不是音;看不清形状的,也就不是象。但是,这些如果发展到“至大”时,现实的规定性淡化了甚至消失了。本当有的,却无了;本当是的,却非了;本当柔的,却坚了。方,本当有隅,然而有隅的方,不论它多大,都非“至大”的方;大的物件才能称作器,而“至大”的器,并非一开始就是“大器”,而是在未来才大的;音,自然要让人听得见,可是“至大”的音没有了声;任何象,一定有清晰的形状,可是“至大”的象没有了形状。
所以,老子所说的“大器晚成”是,“至大”的“器”要晚于正常的大,也就是说,现在尚小的器,才是未来的大器。另一章中,老子说:“不敢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