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修四第二单元参照.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四第二单元参照

必修4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课前自学 〔预习指导〕 《望海潮》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作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传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晤见。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雨霖铃》描写了作者离开汴京和心爱的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这种描写,真实地反映出离别给青年男女的爱情带来的无限痛苦。这首词正是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情交织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 预习时请同学们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课堂学习 〔精讲点拨〕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雨霖铃》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典题解析〕 1.《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考查意图】本题意在考察学生对词中主要意象的概括、理解的能力,正确把握、理解这些主要意象的内涵和情感。 【解题指津】筛选词中的主要意象,组合形成画面,理解内涵,深入意境,体会情感。 【参考答案】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望海潮》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考查意图】本题意在考查鉴赏古诗文中的表达技巧。 【解题指津】熟练掌握古诗文中的常见表达技巧,结合诗歌语言、内容把握技巧,联系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解读。 【参考答案】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②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3.在《雨霖铃》中,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来抒发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 【考查意图】本题意在考查鉴赏古诗文中的表达技巧。 【解题指津】熟练掌握古诗文中的常见表达技巧,结合诗歌语言、内容定位技巧,联系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解读。《雨霖铃》是写景、抒情与叙事的统一,并寓含着说理成分。词人在离别的场面、进程的展示中写景、抒情,笔下自然是由眼中景,包罗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 【参考答案】 ①直接抒情。上片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②情景交融。上阙融情入景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 ”“ 长亭”“骤雨”写环境的悲凉;“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写离人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楚天阔”写离别的惆怅伤感。下阕以情带景 ,想象别后情景。“伤离别”“清秋冷落” 写愁意浓浓;“杨柳岸 ” “晓风残月” 写酒醒伤情;“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写惨不成欢。 ③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随堂检测〕 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