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史
论述题:
1.谈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
中国古代的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当时的现实是:从东汉帝国的瓦解到李唐王朝的统一,整个社会总的说来是长时期处在无休止的战祸、饥荒、疾疫、动乱之中,极为残酷野蛮的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弥漫于这一历史时期。既然现实世界毫无公平和合理可言,于是把因果寄托于轮回。从新疆南北沿丝路一线,拜城的克孜尔、吐鲁番、库车的库木吐喇和森木塞姆,到甘肃的敦煌、安西、天水之麦积山、永靖的炳灵寺、酒泉、武威,再到山西的云冈、河南的龙门……黄河两岸,长江流域,“天下名山僧占半”,随着宗教的隆盛,宗教艺术得到空前的繁盛。
北朝现存的佛教艺术远较南朝为多,因为北方佛教艺术因石窟而永存,而南方的佛教艺术多随寺院建筑的倾塌而毁弃。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教、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其佛像、菩萨雕塑成为佛寺主题外,壁画琳琅满目,同雕塑一起组成一个二维与三维空间浑然的整体,形成中国宗教艺术的一大特点。壁画除描绘佛本生故事外,尚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劳作生活画面,以及供养人、乐舞、花鸟百兽山水。这些雕塑与壁画,作为古代艺术宝库,有着难以企及的魅力和永恒的艺术价值。
一、石窟造像
北朝的石窟造像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云冈的昙曜五窟和七、八窟为第一期(公园460-480年),造型圆浑,注重大体大面与整体,但尚欠精确。装束呈域外薄衣右袒式样及通肩式样;第二期(公元480-510年),以云冈五、六窟及龙门宾阳洞为代表,一改右袒式为冕服式装束,冕服式是中国式佛像的特点,若汉式长袍,衣襟飘举。第三期(公元520年前后),以云冈11窟外壁、龙门古阳洞、炳灵寺为代表,是秀骨清像流行时期。长脸细颈方肩,衣摺富有 规律性;第四期(南北朝末叶),以麦积山、响堂山、天龙山为代表。由瘦削渐趋圆润、柔和。同时 在响堂山又出现薄衣式域外风格,一若曹仲达的画风。其规律有三:一是佛像组合日渐丰富,由一佛二菩萨,到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如龙门石窟宾阳洞),由三尊一组变为三组;其二是佛像造形及洞窟形制(方形平面)日益 中国化,创造出亲切生动、富有感情的优美形象。三是具有浓郁的装饰性。
云冈石窟寺,云冈佛雕规模宏大,从石壁上雕出的那些14-18米的硕大无朋的佛像有7尊之多。且每一尊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审美风尚——气韵生动,注重传神。除了庞大的体积,雄伟而健康的形象产生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外,更给人以生命力异常充沛的感觉。每个洞窟壁面布满千万小龛、造型及各种装饰,雕饰华美,意匠丰富。这些佛像,都表现出一种温和恬静含蓄亲切的笑容。
龙门石窟的雕塑,龙门在南北朝造型最盛的时期当在北魏时期,龙门的北魏石窟有宾阳洞、莲花洞、古阳洞等八个较大的窟和另外四个小窟,其中宾阳洞的建制形式和体例是北魏石窟的重要代表。其佛像和菩萨像因头部比例的加大,显得厚重庄严,继承了云冈冕服式佛像的特点。古阳洞菩萨与壁龛中浮雕秀骨清像的优美,莲花洞的拱门火焰浮雕和窟顶莲花以及各种龛楣装饰,都显示了地方与时代的不同特征。
炳灵寺的造型体形清秀,面形却方、宽且平,但神情刻画依然注重,一些佛像紧闭双目的处理,颇具艺术水准。麦积山因石质如敦煌的砾岩,不宜雕塑,窟内造像多为泥塑。其北朝末期的佛与菩萨,衣裙紧裹,衣摺为划出的凹线,所显现的体格之美,以及比丘们富有表情的姿态,都使人想起当时的绘画高手。
二、石窟壁画
在北朝的石窟中,亦有彩塑,敦煌莫高窟在窟壁上通过壁画和彩塑,达到了更鲜艳夺目的奇幻效果。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由于年代久远,色彩上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看来,风格非常粗犷,用晕染法显示体积感,原来鲜丽的肉红色,被氧化成一些粗黑的线条,具有特别感人的力量。如莫高窟257的《尸毗王本生图》。在麦积山洞窟的彩塑艺术中,人物内心刻画水平也很精到。在壁画和浮雕的结合上,北周修建的七佛阁是古代使用这类手法的硕果仅存。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
但他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佛教传播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
今天留下来的南北朝石窟艺术所代表的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2.谈谈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坑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