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下文教学法操作艺术初探.doc
上下文教学法操作艺术初探
摘要:上下文教学法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具体操作方法有上下文隐现法、延后法、回望法、瞻前顾后法、补充原文法和字句扩展法等。掌握这些做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语文教学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上下文教学法;操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6-0060-04
上下文教学法是运用上下文语境理论指导教师教语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上下文教学法,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紧扣课文,使课堂始终充满浓郁的语文味;能够调动学生探索文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习得上下文学习法;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具体展开,从而避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能够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教学结构前呼后应。中小学语文教师可掌握上下文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实现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一、上下文隐现法
上下文隐现法指运用隔断上文或下文的方式,将上文或下文中的一部分内容暂时隐去,再根据要求逐步呈现上文或下文的方法。
任何话语片段都是一个相对自足的言语表达单位,都有一个相对自足的语义内涵。当这个言语片段和其他言语片段联系起来的时候,由于话语片段的增大,话语的含义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执教者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运用上下文隐现法,将暂隐和渐现巧妙结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遮蔽部分内容,形成不同的话语片段,造成与整篇话语不尽相同的理解,为多元读解创造条件,然后,再适时呈现上文或下文,造成奇峰突起,引发课堂悬念,令人拍案惊奇。
蒋军晶老师在《母爱》教学中,就运用了该法。蒋老师一开始就呈现删去结尾的课文,在学生读正确后,请学生谈谈读后感受。由于结尾被删,文章的主旨意涵显得不确定,因而学生的理解精彩纷呈,或认为要注意节约用水,或认为要善待动物,或认为是赞美小战士的爱心,等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进一步发挥隐去下文的功能。教师首先提供“博爱说”“警示说”“母爱说”“理想说”四种结局供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要求学生联系上文说说哪种结局可能性最大,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结尾,如果有,请学生描述一下,并说说这样的结尾究竟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在选择中“建构”与“创生”。接着,教师告知结局,引导学生为课文加标题;指出课文标题正是“母爱”,要求有感情地自由阅读课文,遵循文章主旨体验并思考文中哪些语言、词句和细节体现了母爱精神;最后,要求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和联想续写结尾。在此基础上呈现原文结尾,在与原结尾的比较中“情”悟写作技巧,感受原文结尾艺术化的处理,体味结尾震撼人心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刻画,思考老牛和小牛为何流泪,从司机和小战士中选一个角色,联系课文,写出他们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1]。
很明显,在本课中,蒋老师将上下文隐现法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教者将最后一段先行“雪藏”,再根据需要呈现,让语文训练落地生根,促成多元读解、推测下文、概括标题、想象续写以及有感情朗读等语文训练,使训练始终围绕课文,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掀起一轮又一轮学习高潮。
二、延后法
延后法指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滞后处理,等待课文学到相关部分时或者学完课文后再来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系全文,避免断章取义。
于永正老师指导学生朗读《马路上小红军》课文时,一位学生刚朗读完第一段“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他的同桌便站起来问:“于老师,‘深情’是什么意思?”于老师首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接着说“等学完课文咱们再讨论这个问题,我想,提问题的这位同学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课文学完了,于老师请该生自己说说对“深情”的理解。该生认为这个“深情”反映出陈赓的后悔、自责、敬佩、赞美、怀念等复杂的感情。[2]在这里,于老师采用的就是延后法。这里的“深情”不能简单地就字面解释为“满怀深厚的感情”。这个“情”是很复杂的。在学生没有读懂全文之前,即使教师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学生也很难理解。由于学生对下文不熟悉,此时即使开展讨论,也只会是浪费时间。因此,于老师将对这一词语的理解延迟到课文学习后,再让学生自己根据上下文,结合全文来回答,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化被动思考为主动解答,效果非常好。
三、回望法
回望法指教师在学习相关段落或重点语句以及文眼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相关语段,指导朗读,理解语段。
在《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中,有位教师要求学生读第六小节(天神处罚普罗米修斯),并谈谈自己的心情如何,读出那种痛苦的感受,再引导回读第四小节,并思考阅读这一小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