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杨速生用材林
营造技术研究的初步总结
甘肃黄土丘陵地区的原始森林和草地,在过去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严重摧残和破坏,形成了当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的状况;因此在这一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不仅要求迅速控制水土流失,同时还要求迅速解决生产上和生活上迫切需要的木材,形成了水土保持林突出的特点─生产性。
一.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试验地设在磨石沟口右侧的斜坡中下部,坡向东偏北,坡度22度左右;土壤为在黄土母质上发育的灰钙土,中壤质,PH8.5左右;植被为小黄菊.羽茅.冷蒿和尕菀等草类组成的蒿草禾本科十杂草类群丛,覆盖度25%。根据本场1958─1962年气候资料:平均年降水量416.1毫米,一年中6─9月份的降水量达326.1毫米,占全年总量的78%;平均年蒸发量1681.7毫米,4─7月的蒸发量最大达947.4毫米,占年总量的56%,为同期降水量的4.8倍;平均年气温6.9℃,7月平均19.7℃,1月平均零下9.2℃;全年无霜期约150天;平均年相对湿度62%;湿润度0.25。
由上述气候资料可见,年雨量少且分布不均,一年中78%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期间,同期也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阶段,这对于林木的生长十分有利。然而6─9月的蒸发量仍达799.4毫米(为年总量的48%),同期相对湿度为67%;湿润度较低,仅达0.4,因此干旱的不利影响十分显著。
二 . 试验内容和方法
试验内容包括整地措施(整地方式和整地深度),造林前的施肥,灌溉及造林后当年生长期中追肥,造林密度(株行距:0.5×1.0米1.0×1.0米及0.5×2.5米)等三个方面。
整地试验:整地方式有两种,其一为全面整地,在22度左右的斜坡上一次修成水平梯田,共筑成九台梯田,面积计5.18亩;另为局部整地,采用反坡梯田方法。整地深度有四个处理,在水平梯田上做了1.0.1.5和2.0米三种深度的深翻;反坡梯田的整地深度为18─20厘米。整地时间为1958年12月6─29日,深翻是分层取土并按原层次回土。
施肥和灌溉:结合深翻地施入基肥(施入25厘米深的土层内),为猪粪和绿肥各半混合的肥料(仅深翻2米的Ⅰ.Ⅴ两区因粪肥不够,皆为绿肥),施肥量每亩5万斤,共施248925斤。并在当年7月中旬施追肥(堆肥)一次,每亩5千斤;又于8月中旬施追肥一次,主要是为硫酸铵,每亩20斤。造林前于1959年1月中下旬浇水1─2次,其中Ⅰ.Ⅳ.Ⅴ.Ⅷ.Ⅳ五区皆浇水两次,平均每亩浇26,342斤水;Ⅱ.Ⅲ.Ⅵ.Ⅶ四个区浇水一次,每亩浇13,171斤水。反坡梯田整地未施肥灌溉。
造林密度试验:Ⅰ.Ⅱ.Ⅲ.Ⅳ四个区的株行距为1.0×1.0米,其余五个区为0.5×1.0米;反坡梯田整地的为0.5×2.5米。
抚育管理情况:造林当年摘芽一次,松土除草两次。1960年.1961年春季在全面整地的九个区中对部分幼树分别进行过修枝试验,修枝强度有三种,即修去树冠下部1/3.1/2和2/3的枝条;1962年春季在Ⅲ.Ⅶ两区复作修枝试验,强度为修去树冠下部1/4和1/3的枝条两种,并在Ⅰ.Ⅵ两区进行间伐试验,间伐强度为伐去1/2和仅砍去生长发育不良或受病虫危害及机械损伤的幼树两种;1963年春季又在Ⅱ.Ⅷ两区作间伐试验,间伐强度同前,同期在Ⅰ.Ⅱ.Ⅲ.Ⅵ.Ⅶ.Ⅷ.Ⅳ诸区普遍修枝一次,强度为修去树冠下部1/3和2/5的枝条。反坡梯田整地的造林区除于造林头年摘芽一次,并每年松土除草两次外,只在1963年普遍修枝一次,其强度为修去树冠下部的1─2乱枝条 。
试验过程中在每年生长季内定期的进行每木生长测量,并按月测定一次土壤水分。
三 .初步结果和问题讨论
根据1964年的调查,在全面区地(深翻.施肥.浇水)的九个区上(下称速生丰产措施区),6龄幼树平均高4.55米,胸径平均3.08厘米,最高者达7米,最大胸径6厘米;在局部区地(下称Ⅺ号林地)的造林地上,6龄幼树平均高仅有2.48米,胸径平均1.43厘米;若以后者的平均树高及胸径作为100%与前者比较,则前者树高为后者的160.2%.胸径为后者的215.3%。材积生长上,在速生丰产措施区中,密度为1×1的平均单株材积为0.00241立方米,每亩蓄积量1.61立方米;密度为0.5×1米的平均单株材积为0.00263立方米,每亩蓄积量达3.5立方米;但在区6林地上的同龄幼树,其单株材积仅0.00057立方米,每亩蓄积量只有0.27立方米;将材积生长进行比较,则后者的亩产材量相当于速生丰产措施区上1×1米密度的16.8%,仅为0.5×1米密度的7.7%。
上述幼林生长状况表明,由于造林技术措施不同,对幼树生长的影响极为明显,尤其是材积生长相差悬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