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年节礼俗参考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旧时的年节礼俗参考资料

旧时的年节礼俗作者:李昶伟 北京的饽饽铺(点心铺)有一种东西叫蜜供,是用鸡蛋和面,切成条状过油炸,用饴糖粘合在一起的。下大上小呈宝塔形,每三坨五坨叫一堂,那时候蜜供能有多高呢,最高的一坨有五六尺高,住在庭院中的人家一般有“天地桌”,蜜供就摆在院子里。过了年以后把它砸碎,穷人孩子就去抢着捡了吃,其实也挺好吃的。这得就是所谓的粗蜜供。精蜜供真是为人吃的,就要精细得多了,又酥又脆,饽饽铺里随时都有,但是祭祀用的粗蜜供就要在年前事先预订了。 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只有清明上坟、过年祭祀,清明时家中不摆供。端午、中秋小祭,一般来说只祭自己的直系近代祖先,旁系就不祭了。因为我负责插牌位签,因此太清楚了。过年祭祀要插三四十个,小祭就插我祖父、曾祖父四五个就可以了。祭祀礼仪我家维持了很久,到哪一年开始不祭祀了呢?基本上到1964年。1965年就风声鹤唳了,1966年“文革”,后来就比较淡化了。还有一个祭祀就是祭祀我祖父的冥寿,即是祖父的生辰,比较简单,至于忌日就不祭了。 正月初五叫北京人叫“破五”,破五就表示真正过年到了一个结束的阶段。一般拜年从大年初二起,也有从初一就开始的。有的习惯还有女性正月初几才能回门,我们家一概没有这些,那时候我母亲身体不太好,也很少回娘家,我父亲当然也一定会到我外祖父那边去拜年。像我们家后来,我太太在我们家过除夕,但是初一可能连我父母都到她们家聚会一次,这都是很现实的生活方式了,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从清代到民国,甚至到1950年代,过年的礼俗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总体来说是由繁化简,尤其是祭祀活动的淡化到废除,使得过年的气氛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春节礼俗的移易,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百年来的断裂和异变。 过年的应景趣味 有一些应景的东西。比如过年要摆果盒,福建的大漆果盒做得最好,也有大漆剔红的,多的有十几格,少的也有八格、六格,里面摆各种各样的吃的零食。普通人家一般来说就是红枣、落花生、黑白瓜子、核桃仁,北京的一般人家也会摆放蜜饯杂拌儿,像蜜饯杏脯、桃脯、等。有钱人家会用一些南果,比如说福建的大福果、橄榄,广东的桂圆、荔枝,还有些南方的精细干果,比如说香榧子、小胡桃之类的。 再有一个就是过年的装饰,今天我们过年摆什么花都可以,蝴蝶兰、郁金香、矢车菊等,但有些花过去是不能摆的,比如说杜鹃,因为杜鹃泣血,寓意不好。现在一到过年就卖杜鹃花,我是从不摆杜鹃的。有的花虽然寒素,但就是过年摆的,比如说腊梅、银柳、绿萼、干枝梅等。广东人喜欢使用金橘,金橘非常漂亮,彩头也好。过年时最主要的案头清供是水仙,过年不能没有水仙和红豆。我喜欢水仙从腊月二十四五就开花,依次开到正月十五还没开完,这都是过年摆的东西。过去一到过年,隆福寺和护国寺两寺的花局(即花店)都成了花卉的大卖场,当然比不了羊城的花市,但也是热闹非凡。就是穷人家也要买盆花回家,屋里总会有一点春意,这是过年必须摆的应景的东西。像我家虽然对过年没有那么多老礼,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必备的。 在我印象中我家从来不去逛庙会,如果去,则只去厂甸。厂甸主要是古玩业和旧书业,平时店里头卖的,春节就拿出来摆在街的两侧,就等于是店商摆摊儿。一些低档的古玩,不太值钱的也拿出来摆在街道两侧,旧书版本更是如此。文化人逛厂甸的多,那个时候旧书比较便宜,一部线装书,比方说平时索价是15块钱大洋,也许到过年的时候7块钱大洋就卖了,能在春节里淘上几部心仪而价廉的古籍,也是件乐事。还有一些卖年画的,农村人总要买一些,像戏曲故事或者是吉庆有余等各种年画。厂甸还有专卖假画的,居然说是武侯遗墨、张飞亲笔,说来可笑至极。过年以前已经是满街卖年画、卖春联的了,正月十五以前是卖花灯的,乡下人都来了,也能收入不少。 另外,就是过年的时候要给佣人分红包。从前佣人也最喜欢过年,主人博彩他们抽头,赢家拿出一些钱来打赏,他们一个过年下来收入不菲。过年事特别多,应景性的东西都要做到,这一个年才算完美。供要摆,祖先要祭,朋友之间要来往,应酬该有的有,仆人也该有意思。总之,要做到皆大欢喜。 口述:赵珩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昶伟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