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精选]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思想主张: ⑴倡导“经世致用”,著有《潜书》 ⑵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思想最大特点) ⑶对“官”猛烈抨击,认为天下难治非民难治,而是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思想评价: ⑴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对君主专制和官吏腐败行为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⑶把希望寄托于明君,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为什么在思想领域会出现这股进步思潮呢? (明清时期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文化:理学僵化,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科技传入。 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学法指导) 2、学会根据材料概括、评价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能力要求) 一、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李贽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 人物生平简介: 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他的徒弟中有女弟子,备受正统士大夫诽谤; 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 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以“惑世诬民”最遭逮捕,在监狱中自杀。 (1)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指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反对以 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学说,反对礼 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5)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黄宗羲—梨洲先生 考点1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概括黄宗羲观点,分析其思想根源。 (1)观点 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 (2)根源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 (2)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传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简述其思想的作用? 1、工商皆本的思想。 2、背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3、重农抑商;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思想主张: 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c:君臣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② 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而非君主。 ③ 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2)影响: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的具体反映;②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 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黄宗羲 顾炎武—亭林先生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考点2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 观点: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郡县官世袭,扩大地方权力。加强宗法制度。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