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景区参考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济寺景区参考资料

普济寺景区 各位游客,这里有一座建于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的四柱三门的花岗岩石牌坊,过去朝山者大多以此坊进入普济寺为正道,牌坊高九米,宽12米。请大家往这边看,在牌坊里侧的道旁竖着一块石碑,称为下马碑。碑文上刻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竖在这里的特殊圣旨,意思是无论品味大小的文武官员到了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必须徒步进山,以表示对观音菩萨的尊敬之意。 当我们走过这个石牌坊,就标志着进入普济寺了。 海印池: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到之处就是普济寺前的放生池叫海印池。之所以取名叫海印,就是取“观音菩萨的智慧像澄清的海水,能够映现所有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之意。海印池的池水是由山上流下的泉水积蓄而成的,池边全部用青石条砌成,四周古树名木葱茏,三面环山,一面环海,景色十分幽美。 海印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最初用于放生,因为池中每年夏天都会有荷花盛开,所以又叫“荷花池”。池中由东向西并排着三座桥,连贯南北。池中间的这座桥叫平桥,建在普济寺的中轴延伸线上,桥北接普济寺正山门,桥南连接御碑亭,平桥把海印池分为了东西两池。东面池中间的拱桥叫永寿桥,建于明万历年间,高6米,长33米,宽7.5米,两侧的栏柱上雕有20对神态各异的石狮子,雕刻十分精美;西面池中间的拱桥叫瑶池桥,桥面贴着池面,最奇的是每到下雨的时候,水就会从桥两侧的笼嘴里喷出来,设计得十分巧妙。在平桥中间修建的这座八角水亭叫定香亭,即起到了点缀景致的作用,有可作游人稍事休息之用途。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御碑亭,它建于清雍正十二年 (公元1734),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金碧辉煌。亭内的汉白玉碑,高3米,厚0.32米须弥基座,碑首雕刻着蟠龙。碑文是雍正清和硕果亲王允礼代笔,详细记载了普陀山历史以及当年朝廷赐金七万两,大规模修建普陀山寺院的铭文。亭额“海月常辉”四个字是由康熙皇帝御笔所书。 多宝塔: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石塔叫多宝塔,它与杨枝庵的“杨枝观音碑”、法雨寺的“九龙殿”被誉为“普陀山三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宝塔建于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5),是当时宝陀观音寺主持孚中禅师向诸王太子宣让王募资修建的,因此又叫“太子塔”。石塔为方形五层,高32米,有台无檐,全部用太湖石砌成。塔基平台四周雕饰着龙头,张口作吐水状;第二层为蟠龙绕住,柱子的头部装饰着莲花,龙的体态雄健修长,形象生动;除基座外,每层塔的四面均设有壶式佛龛,里面雕刻着全伽趺坐式佛像,其中,观音菩萨像为毗卢观音形象,神态祥和,给人以慈善之感。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极具元代佛塔的建筑风格。此塔是普陀山现存佛塔建筑中最古老的建筑,如此精致而有确切年代的石结构方塔,在浙江仅此一座。 每到凌晨,站在海印池的桥头,看着池中倒映的塔影,听着普济寺的晨钟,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古塔的基本情况:塔这个词源于印度,音译是塔婆或浮图,大概的意思就是功德具、灵庙、堆土。中国古塔始自东汉,可划分为佛塔和风水塔两大系统。其形制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式;使用材料有砖石、木材及金属等等。其中佛塔有两种,一种是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灵骨的,叫作舍利塔;一种是没有佛祖灵骨的,叫作支提。建造佛塔一般有四个原因,一是为了祈福;二是为了报恩;三是为了藏经;四是作为寿塔。 “宝塔闻钟”就是在多宝塔处听寺院的撞钟声。为什么寺院里都要撞钟呢?简单说有两个原因,一是钟的声音可以减轻昏沉、消除烦恼、增长智慧,就如《叩钟偈》里唱到的那样: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另一个原因是钟声可以冲破地狱,能够暂时缓解地狱众生所受痛苦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每个寺院都要撞钟的缘故。 普济禅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禅寺,俗称前寺。寺院占地面积为37019平米,建筑面积17829平米,是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它与本山的法雨寺、慧济寺合称普陀山三大寺院。由于是普陀山最主要的人文景观建筑群,普陀山佛教协会、普陀山全山方丈住锡地均设在该寺内,另外,全山重大的佛事活动和重要的接待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 普济寺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奉敕改不肯去观音院宝陀观音寺。后经元、明两代朝廷数次恩赐拨款修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到了明万历三十三年,朝廷赐帑金重建,赐寺名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后至清康熙四年(1665年),普陀寺遭到荷兰入侵者的蹂躏。康熙十年迁僧,寺宇逐渐破败,到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又陆续得到朝廷的赏赐重建,又逐渐形成了规模。在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康熙帝御赐“普济群灵”匾额,遂该寺名为“普济禅寺”。此后在清雍正九年(1731),再次下旨扩建普济禅寺,寺院就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