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节注重人伦
中华节注重人伦情
HYPERLINK /?writer=李汉秋李汉秋
李汉秋
主讲人:李汉秋 时间:2013年11月10日 地点:安徽大学文典大讲坛
节日不同于一般休假日,节日是有特定内涵的公共文化时空,它可以放假,也可以不放假。休假日(如周六、周日、带薪休假等)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大多不是节日。所以,休闲旅游之类不是节日的要义,节日的要义在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节日应回归节日本职。不应让立志未坚的节日时空都被引诱到旅游车上去过“黄金周”,节日有自己神圣的人伦使命。而旅游更有自己广阔的天地,例如带薪休假、双休日等。节日也包含旅游,那最好是节日主题覆盖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增进人伦情义的亲子游、“合家欢”游等等。
中华节日是活态的中华文化。那么,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色呢?
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伦理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优长。斯宾格勒把道德灵魂当作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符号。黑格尔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著名文化学家柳诒徵说过:“西方立国在宗教,东方立国在人伦。”(1924年《中国文化西被之商榷》)。“立国”云云姑不遑论,我这里只取他道出了中国的特点。中国是无“国教”,而有“国德”,即:没有国人普遍信仰的宗教而有国人普遍崇尚的伦理道德。我们以伦理道德作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在彼岸的天堂,而在此岸的天伦。天伦之乐,这是华人的“福”,华人的天堂。
家庭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华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很长时期内并不消失其重要性。我们现在要建设的人伦关系,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双向互惠互动的伦理关系。现代应优先建设的三大人伦关系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相对应倡导亲慈子孝、夫妻恩爱、师生情义。
年前见一对中年博士夫妇冬至烧纸钱,我轻问:今夕何夕?虔诚回答:冬至,天冷了,给爸爸妈妈送点寒衣。他的话音很沉稳,仿佛自言自语只向自己的心诉说,但传到我耳里却很震撼,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不由得眼泪夺眶而出。伫足沉思良久,再不愿也不敢目之以“迷信”,而是为他们感念先人的真情所深深打动。亡亲的冷暖还萦记心间,这是孝心的延展,是人伦至情。可见我们的骨髓里都还存留着中国人的人伦情结,虽经百年的风雨剥蚀,浓情已不如前辈,但“根”还没有枯萎,心还没有泯灭,只要有适当的气候,还可以发芽、开花。我绝非提倡烧纸钱这种方式,而是呼唤创造出接替它来表达孝思的方式。我们这一两代人肩负赓续根脉的责任,唤醒人伦情愫基因,不要让中华文化的根脉断在我们手里。
有许多精神性的因素,相沿成习,假托“非唯物主义”甚或“非科学”的方式来表达,我们要体察其合理的内核,运用现代科技创造新方式新手段新载体,不要简单化地以为“迷信”,就把孩子和污水一起泼掉。
亲慈子孝是人类最自然、最内在的爱。是植根于人类天性的德行和情感。这种血统之所系、生命之所出的孝,不是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特产,这是基于人性的自然感情。是人都经历过这种原发性的内心体验,它蕴蓄着巨大的心理能量、情感能量、精神能量。认真培育感知父母之爱和爱父母之心,其意义绝不限于家庭。孔子说:“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礼记·祭义》)。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以家庭和血缘为主导的“亲亲”扩及“仁民”,再扩及爱物、“民胞物与”(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已把人类的爱心和德行由本义属于家庭的亲子之爱,推广到对所有的人、乃至天地间所有的物的更为广泛普遍的爱,把人伦的观念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从爱亲走向爱众,从家庭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家庭是培育爱心和德性的全天候学校,受益的却不仅是家庭,而是全社会,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合格的人。
中华传统节日就是培育人伦道德的沃土,是人伦教化的好载体。
“我们的节日”都以人伦为灵魂
与西方不同,中华民族的人伦亲情是全天候的。人伦情感是传统节日的灵魂。我们的传统节日无不灌注着浓浓的人伦情义,是人伦教化的好载体。
中华传统节日一般是:因天时地气而立,孕人伦精神而丰。
中华传统节日是在天人和谐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成的,是连通自然节律与人生节律的“节点”。而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注入人伦精神,使其成为年节的灵魂。譬如:
中华年(春节)
在辞旧迎新的年俗文化中,人伦情义是精髓。过年回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功利境界回到天伦境界。
许多人觉得现在的年味淡了,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下述现代的原因。市场经济、现代化是社会进化的大趋势,这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