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

语言积累与运用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包括六大块 1、汉字的积累运用。 2、词语,包括:现代汉语的词语理解与运用。文言虚词及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实词为主。 3、语句的积累运用。 4、名篇佳句的积累。 5、口语交际。 6、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知识精讲与典例剖析 (一)汉字的积累运用   此部分试题着重考查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中考对语音的考查,除了拼写规则以外,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及各种容易误读的字音。因此考生必须把握一些读音的规律。   汉字题以正确书写为主,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考生失分最严重的是错别字的辨识,而造成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在于字义不明,要辨析字形的正误,关键在辨析字的意义。辨析字的意义时,(1)要注意其来源,本义;(2)要注意偏旁部首;(3)要注意语言环境;(4)要注意词性。 [典例解析] 例1、(2004年山东菏泽卷)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夙( )愿,而陈水扁却倒行逆( )施,妄图分裂祖国。他抛出“一边一国”的谬论,混淆( )视听。对此,海峡两岸人民义愤填yīng( ),深恶( )痛疾。我们相信,陈水扁胆敢闹独立,必定玩火自fén( ),落个“qiáng lǔ( )( )灰飞烟灭”的可耻下场。   此题的答案是:sù、nì、xiáo、膺、wù、焚、樯橹。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字的声调和词义拿不准。出现的具体错误有声调标错,拼音字母写错,拼错等。因此必须把握一些读音规律,理解词义,并注意答题时书写工整。 例2、(湖北省黄冈市,2004年)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轻怕重。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dǐ( )。   (3)吏二缚一人诣( )王。   (4)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此题重在考查汉字的认读拼写和在不同语境中读音的掌握。(1)题考查拼写易错的形似字,答案为“拈”,意为“挑拣”,不能写成“粘”或“沾”。(2)题考查拼写教材中生僻的同音字,答案为“砥”,意为“磨刀石”,不能写成“底”。(3)题考查认读习惯误读字,答案为“yì”,意为“告诉”,不能读成“zhǐ”。(4)题考查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正确答案为“xiǎn”,意为“少”,不能读成“xiān”。   解题提示:读准字音,据义拼写,结合语境拼写。 (二)词语的积累运用   综观各地试题,很多地市把对“词语”的考查作为一个考点,并运用形式多样的试题进行检测,这也是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词语的考查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涉及到实词、虚词、成语。主要的形式是填写词语、成语积累、动词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的选用、加线词语的理解、语境中词义的表述、修饰性词语的准确使用等。就考查范围而言,以词义为重点。要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思,二是要根据它所在的语境进行揣摩。 [典型例题] 例1、(2004年浙江杭州卷)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解答策略]   1、解答成语题,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出处、类型、感情色彩等常识性知识。   2、认真掌握常用及学过的重点成语的意义。   3、仔细审视材料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根据要求认真作答。上例中除A项中的成语外,其余各项中的成语使用得都不正确。 例2、(江苏省常州市,2004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解答策略]   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关键实词的理解把握,要联系具体语境仔细揣摩判别。以上四个词,(1)题考查词的古今意义的辨析,“加”今义为“在本来的基础上增多扩大”,而在句中意为“好处”;(2)题考查词类活用,“得”,名词做动词,句中意为“感激”;(3)题考查通假字,“乡”通“向”;(4)题考查词的本义,“已”,“停止”意。 [解题指南]   1、联想推断。将加线字词与课文中有关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起来,比较分析,确定含义;   2、语境推断。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及句子上下文来确定含义,这是词语理解的前提和关键;   3、词性推断。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含义;   4、结构推断。根据句式特点来确定实词的含义。 (三)语句的积累运用   本节知识包括句式变换、句意的理解、病句分析与修改、文言句子翻译等。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