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婚姻礼仪的社会功能
农村婚姻礼仪的社会功能
—以鄂中荣村为个案
荣娥
【摘要】在农村社会中,人们不仅重视婚姻本身,而且对缔结婚姻关系的过程———婚姻礼仪倾注了相当的热情,究其原因不仅仅是源于文化习俗的惯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婚姻礼仪作为一项社会设置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婚姻礼仪作为过渡仪式的一种,具有五个方面的社会功能:乡土社会中的成年礼、社会角色的转换、婚姻合法性的确立、组建社会网络与传承社会文化、强化社会秩序。
【关键词】婚姻礼仪;仪式;社会功能
在乡土社会中,婚姻礼仪是缔结婚姻关系,组成一个新家庭的重要环节,更是乡土社会中农民生活世界里最为重要的信仰仪式行为,它凝聚着深远的文化价值理念,也是乡民生活意义体系的体现。在农村社会中,作为传统文化资源之一的婚姻礼仪能得以形成并在社会剧烈变迁的今天仍然存在,可见其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基于我国中部农村的实地研究,通过对鄂中荣村半个世纪以来婚姻礼仪的考察来探讨农村婚姻礼仪的社会功能。
一、乡土社会中的成年礼
盖纳普一直将过渡礼仪的思想贯串于订婚与婚礼研究的始终,他认为婚礼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永久性地加入新环境的仪式。[1]婚事对于社会来说是平凡小事,对于个人却是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在汉族乡村社会中,没有类似于少数民族的成年仪式,婚礼同时也承担着成年礼的角色,个人一旦成婚就自然而然地意味着获得成人所具有的各种权利,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起成人的责任与义务。例如,传统仪式中,在婚礼那天,新郎剃“状元头”与新娘的“开脸”仪式,不仅仅是为了在这特殊日子中的装扮,而且具有成年礼的意义。尤其是姑娘的开脸仪式,因为在当地农村女子只有在结婚时才有这么一次“开脸”仪式,这个仪式成为一种成人标识,是从姑娘向媳妇转换的标志。村民们有如此解释:用新棉花搓成棉线扯脸、鬓角、眉毛,就像现在修眉一样,再用熟鸡蛋滚一下,脸就光亮、滑溜了。这就是开脸,开了脸就不是姑娘了,就是媳妇了。姑娘是不开脸的。现在不兴开脸了,换成到理发店做美容、化妆、盘头。(荣村村民RPP,女, 83岁,口述)人们又称“结婚为”“做大人”,也即结了婚,举行过婚礼,才是成人,没成家就一直是小孩,纵然你早已独立。笔者家每年春节都有一次全家大团聚,逢吃饭时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可是去年在家庭晚餐上,比笔者小一岁的侄女因年前结婚被家里长辈准许坐到大人那桌,而笔者却因还是“小孩子”只能在小孩那一桌吃饭。可见在人们眼中,结婚与否已成为一个分类标准,人们被这个标准分为大人与小孩,而年龄与辈分在这个标准面前则显得苍白而无力。而在乡土社会中,结婚又以是否举行婚礼来作为判别标准。婚礼的举行昭示着个人从一种社会身份过渡到另一种社会身份,或者说是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角色,例如夫(或妻)、婿(媳)的全新角色。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人生的重大转折,特别是对于女性,婚礼过后,她就脱离原来的社会关系网络,进入全然陌生的家族关系体系。婚礼就是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与有关系的人发生或短或长分离而设计的仪式,这种仪式的目的是要造成文化上具有高度价值的非分离或非孤立状态。婚礼仪式隔离出了一对新人,通过仪式,不仅将他们与现实人群发生频繁的互动,而且将他们置于神灵、祖先一体的神圣境界,[2]472从而克服了新人与原社会关系分离的状况。
二、社会角色的转换
(一)角色的分离
在姑娘未出嫁前,她最重要的社会角色是父母的女儿、兄弟姐妹的姐姐或妹妹,也即是娘家的一份子,而在婚礼后则要承担起新的角色,即妻子与媳妇的角色。在婚礼的准备阶段,为了顺利地实现其角色转换,原有角色在仪式中被分离开来。从男方“看期”通知女家,进入婚礼的准备阶段起,父母就不再让待嫁姑娘从事往常的劳动,而是开始让其准备自己的结婚用品,并且母亲开始给女儿讲解、传授性知识与为新妇后的待人之道,等等。也就是说,进入婚姻的准备阶段起,周围人就不再以原有的“姑娘”交往规则来要求她,而是不断向其明示暗示其马上为人妇的身份,也即姑娘提早进入对于未来角色的认知之中。然后,在送亲队伍出发,姑娘离开娘家前还有一个重要的“辞宗”仪式,即给祖宗上香,辞别祖宗神灵。姑娘辞别祖宗,上了花轿,离开娘家,就与原有的娘家女儿的角色分离,成了“泼出去的水”。当姑娘那会在家没觉得什么,可那会婚期一定下来,我就觉得我马上就要离开家了很舍不得,家里人也对我跟平时不一样了,特别好。出门那会,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就觉得我以后就是别家的人了,很舍不得爸爸妈妈。(荣村村民LSZ,女, 43岁,口述)新娘刚被接到婆家,娘家的送亲队伍就被婆家人安排到附近其他人家“打坐喝茶”,待拜堂结束才接去吃酒。于是,在整个关键的拜堂仪式中,新娘要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环境与夫家人,与旧有的角色和生活场景完全隔离开来了。
(二)角色的过渡
根据盖纳普的观点,在过渡仪式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抖音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深度分析报告 .pdf VIP
-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农业局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录用96人大全(含答案).docx VIP
- 清水河储能电站施工方案.doc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美甲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新媒体营销》教学大纲.docx VIP
- 幼儿园小学生姓名卡片姓名贴纸.docx VIP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doc VIP
- 《边城》ppt.ppt VIP
- 2024凉山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试题及满分答案.docx VIP
- 口腔根尖周炎病例分析.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