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经济问题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政策 四、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与经济格局变化 五、中国古代的外贸问题 附录:西部开发管理+古代交通水利+古代建筑 * * 书目导读: 古代史:1、春秋战国:农业手工业商业 2、秦汉:经济制度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经济交往 3、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经济恢复 4、隋唐时期:经济制度与隋唐经济的繁荣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王安石变法 6、明清时期:明清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史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表现、原因、影响): ①春秋战国时期;P14--16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58--60 ③隋唐时期;P79-83 ④明清时期。P130--132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表现:A、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曹魏马钧翻车;隋唐筒车--曲辕犁;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农作物的推广。如:隋唐--江淮---水稻,棉花---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棉花、蚕桑、茶叶和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春秋战国--桔槔,芍陂、都江堰、郑国渠,隋朝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北宋王安石实行农田水利法; E、土地资源的开发。 春秋---吴越;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开发;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圩田、开垦山地、围湖造田; 明清时期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F、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唐代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清代前期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征 A、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农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在后期对资源开发过度。经营方式由外展向精耕细作方式转变并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 C、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古代灌溉工具------筒车 古代耕地农具------曲辕犁 江南的开发中的耕作技术—圩田与柜田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A、春秋战国:青铜铸造业、漆工艺、煮盐业、酿酒业和手工业工艺专著等成就; B、魏晋南北朝:丝织业——八辈之蚕、蜀锦;冶炼——百练钢技术成熟、发明灌钢法;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纸和造纸中心 C、隋唐时期:冶铸业、造船业、丝织业、陶瓷业等成就 D、明清时期:纺织业、冶铁业、印刷业等成就。 3、商业和交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中原市场形成; 汉朝: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同中亚、西亚、南亚诸国和大秦贸易往来; 隋唐时期:商业更加繁荣,店肆、水运、货币、市场及邸店、柜坊、夜市和草市出现、胡商等; 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的市镇兴起,但到清朝以后统治者开始实行闭关政策。 4、城市的发展: (1)表现 A、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都城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B、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都市; C、明清时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2)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主要特征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明清时期)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共同原因: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改革等,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科技: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科技著作。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规律:生产力--环境—政策—科技—交流—劳动 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⒈内因:㈠生产力 (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劳动力) (二)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经济政策) ⒉外因:社会环境+政治外交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政策 1、政策: 春秋战国 管仲—商鞅。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 北魏:推行均田制。 唐朝: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清朝:奖励垦荒; “更名田”; “摊丁入亩” 政策的共同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pdf VIP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B0).pdf VIP
- 2025年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护理.pptx VIP
- 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