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化学绪言解析
杜阮中心初级中学 周 芬 古代:化学在中国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使化学有规律可循 我的反思: 一、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二、教学目标明确 (1)为什么学习化学? (2)什么是化学? (3)化学是怎么发展的? (4)怎么学习化学 * * * *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 绚丽多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小魔术” 化 学 ? 液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 2、知道化学的发展过程。 3、初步感受学习化学的方法。 4、认识化学的价值,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与 生活 衣 食 住 行 鸟巢 水立方 小蛮腰 火车 飞机 飞船 化学 农业 化学 物理 化学 环境 化学 生物 化学 材料 化学 营养 化学 医用 化学 药物 化学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 引自著名化学家西博格 二、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白酒”变“红酒”变“汽水”变“牛奶” “魔术”时间 “白酒”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怎么发展的? 阅读课本2—4页 “白酒”变“红酒”变“汽水”变“牛奶” “魔术”时间 我国的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制瓷器等对世界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唐三彩骑马俑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近代化学 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建立了原子和分子学说——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化学家 阿佛加德罗 门捷列夫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现代:高科技——纳米技术 足球烯C60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 纳米铜 绿色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四、怎么学习化学? 1、鉴别下列物质,小组讨论后将方法填写出来。 ①鉴别酒精和水 。 ②鉴别铜丝和铁丝 。 2、描述蜡烛燃烧的过程 点燃前: 。 燃着时: 。 熄灭后: 。 ①闻气味 ②点火 ①看颜色 ②用磁铁 白色、固体 黄色火焰、 有白烟 蜡烛熔化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四、怎么学习化学? 1、化学实验是学习的手段。 2、化学用语是学习的工具。 水:H2O 氧气:O2 会看、会想、会说 会做、会写 1、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性质 C、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变化规律 2、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 ①发明指南针 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3、化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 ) ? A、会制造劳动工具???????B、发现和利用了火 ? 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五、课堂练习 C B C 4、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 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5、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 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 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 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化学加工再利用 D D 《假如没有化学》,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了? 写一篇短文《假如没有化学》,写出你对化学的新认识,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古希腊伟大学者柏拉图 优点 讨论 不足 1、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