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碧霞祠[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山碧霞祠[精选]

泰山旅游碧霞祠概况导游词 2009-05-15 00:00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 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中国导游吧收集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 ,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泰山自古以来建有道教宫观,成为道教的洞天福地。保存至今的有碧霞祠、岱庙、玉皇宫、斗母宫等,其中碧霞祠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碧霞祠位于泰山之巅,背靠玉皇顶,西临天街、南天门,这里山势高入云端,碧霞祠常隐藏在云雾之中,远看如天上宫殿,光芒四射,是我国古代高山宫殿建筑代表作。   碧霞祠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它初名昭真祠,金代时改称昭真观。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为灵应宫。嘉靖时(1522—1565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并改称碧霞灵佑宫。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加修葺,增建了歌舞楼(南神门)及东西神门阁。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殿堂,改正殿为铜顶,殿顶饰物均为铜铸,富丽堂皇。   碧霞祠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的大门叫南神门,南神门上建有歌舞楼。走进南神门,两边是东、西神门。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鼓楼与西钟楼。   南神门下有一大火池,称“宝藏库”,为香客焚香之地,池南墙壁上刻有“历代瞻仰”四个大字。   山门殿用铁瓦盖成,内供奉着四尊铜质神像,前为道守护神青龙、白虎,后为赵公明、刘挺。塑像威武勇猛,虎气生生。   进山门是碧霞祠的主院,院中央有香亭,亭左前方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立的《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牌》,右前方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立的《泰山灵佑宫》铜碑,两碑皆高达5米,气势庄严。院内东西两侧还有清乾隆御碑和碑亭各一座。明代铜铸的千斤鼎和万岁楼,也在这里。   绕过香亭,便可看见碧霞祠正殿及东西配殿。东配殿以铁瓦覆顶,面阔3间,内供眼光娘娘铜质像,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