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鉴赏 鉴赏要点一: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鉴赏要点二: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鉴赏要点三: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鉴赏要点四:分析诗歌意境 鉴赏要点五:比较阅读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 ②指出运用的手法 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2006年福建卷: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诗词解析 鉴赏要点二: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答题方式:①描写了……生活(景物) 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的情感(感叹) ③表达了……感情。 ——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鉴赏要点三: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诗词解析 答案解析 诗词解析 鉴赏要点四:分析诗歌意境 答案解析 【答案及分析】一问: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或:象征手法)。(1分) 二问:“苦雨终风也解晴”句写历经“苦雨终风”的仕途坎坷之后, 终于盼来“解晴”的一天,(①②) 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③) “也无风雨也无晴”句是说人生旅途上的坎坷就像大自然的风雨阴晴一样总是暂时的, 总会过去的,因此不必太耿耿于怀,要从容面对, (①②)这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宠辱不惊”的淡泊之情。(③) (意思答对即可,3分)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鉴赏要点一: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 ”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 “闹”用得好。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 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意:解题要全面。 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 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 【典型例题】2006年全国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及分析】(1)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2)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 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答题方式: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 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典型例题】2006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行,流过。 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级日语(三)第08課 携帯上司 8課内容理解1.ppt VIP
- 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管理.pptx VIP
- 精选洗车场租赁协议2024年通用.docx VIP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OCR).pdf VIP
- 鲁宾逊漂流记:英汉对照版-英DanielDefoe.pdf VIP
- 伤口造口护理.pptx VIP
- UFDEV_PHASE_1_5_5_项目客户化开发推进计划.xls VIP
- 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某电厂引风机拆除安装实施方案.doc VIP
-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及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