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钢结构规范讲座全解
5.3 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5.3.2条 有关交叉腹杆在桁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lo(所计算杆内力为N,另一杆内力为No,均为绝对值) (1)压杆 1)相交另一杆受压,两杆截面相同,并在交点处均不中断 2)相交另一杆受压,且另一杆在交点处中断,以节点板搭接 3)相交另一杆受拉,两杆截面相同,并在交点处均不中断 4)相交另一杆受拉,且拉杆在交点处中断,以节点板搭接 5)相交另一杆受拉,且在交点处拉杆连续,压杆中断,以节点板搭接,若No 5.4 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5.4.1条 轴心受压构件中翼缘板外伸宽度b与厚度t之比(不变) 第6章 疲劳计算 6.1.1条 应力变化循环次数等于或大于5×104次时应进行疲劳计算 附录E(原附录五)的疲劳分类表中项次5“梁翼缘焊缝”原规定为二级,但根据“施工验收规范”,角焊缝因内部探伤不准确,不能达到二级。吊车梁受拉翼缘常用角焊缝,这就产生了矛盾。现增加规定了“角焊缝,但外观质量符合二级”的疲劳类别。 第7章 连接计算 7.1 焊缝连接 7.1.1条 有关焊缝质量等级的选用,是设计规范的新增条文。焊缝质量等级是原《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83首先提到的,不过它只提到一、二、三级焊缝的质量标准,并未提到何种情况需要采用何级焊缝,而GBJ17-88也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一些设计人员对焊缝质量等级提出不恰当要求,影响工程质量或者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困难。 焊缝质量等级的规定,大部份在设计规范有关条文或表格中已有反映,但不全面不集中,现集中为一条较为直观明确。 7.2 紧固件(螺栓、铆钉等)连接 7.2.2条 (1)新规范名称变化: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承压型连接。 原规范: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承压型高强度螺栓 (2)表7.2.2-1中的抗滑移系数?值作了一些修正,原规范喷砂(丸)和喷砂后生赤锈时Q345、Q390和Q420钢的? =0.55,实际上达不到此要求,降为0.50。 (3)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P,原规范取为 式中考虑螺栓材质的不定性系数0.9;施工时的超张拉0.9;拧紧螺帽时螺杆所受扭转剪应力影响系数1.2。由此得出的8.8级螺栓的P,使抗剪承载力有时(当μ?0.4时)比同直径的粗制螺栓还低,不合理,且与薄钢规范的规定不协调,新规范改为 由于高强度螺栓材料无明显的屈服点,用抗拉强度fu代替fy再补充一个系数0.9是适宜的。 7.3 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 7.3.1条 组合梁翼缘焊缝连接。新规范规定的计算式(7.3.1)与原规范相同,式中根号内第二项指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应力。引入系数?f,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梁?f=1.0;对承受静力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载的梁?f =1.22。其实对后者来说,受有固定集中力处规定应设置支承加劲肋,此时取F=0。对前者又取?f =1.0。所以公式中的?f基本上无实际价值。 7.4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在框架结构中,梁与柱的刚性连接是很重要的节点。原规范没有本节内容,现参考国外标准和我国实践经验,增加了本节。 7.4.1条 规定了不设置横向加劲肋时,对柱腹板和柱翼缘厚度的要求。 ① 在梁的受压翼缘处,柱腹板受有梁翼缘经过柱翼缘传给柱腹板的压力,柱腹板应满足强度要求和局部稳定要求。 7.5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本节为新增内容。连接节点处板件(主要是桁架节点板)的计算方法,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1983年前后,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会同云南省建筑设计院在昆明作了一系列双角钢杆件桁架节点板的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拟合出连接节点处板件在拉力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公式和在杆件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式。这次修订规范时,将上述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并与国外有关规定对比,主要在杆件压力作用下的计算和构造加以简化,以方便使用。 7.6 支座 7.6.1条 为新增加的条文,因为平板支座为跨度不大的梁和桁架支于混凝土柱或混凝土垫块上最常用的支座。 弧形支座和辊轴支座中,圆柱形表面与平板的接触表面的承压应力,原规范是按下式计算: (原规范7.4.2和7.4.3) 式中,R为支座反力设计值;L为弧形表面或辊轴与平板接触长度;d为辊轴直径(对辊轴支座)或弧形表面半径的两倍;n为辊轴数目,对弧形支座n=1。 第8章 构造要求 8.1 一般规定 8.1.1条 着重提出“避免材料三向受拉”,是在构造上防止可能引发脆断的措施。 8.1.2条 钢板的最小厚度由5mm减小为4mm。 8.1.3条 删去了原规范对焊件厚度的建议,是因为: (1)“正常情况”的概念比较模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3年版).doc VIP
- 飞利浦(PHILIPS)BTD2339 93 入门指南.pdf
- 设备管理工作总结汇报课件.pptx VIP
- (2025秋新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三角形 综合与实践 确定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pptx VIP
- TCEEIA 593:2022 工业机器人耐久性测试方法.pdf VIP
- 小学音乐《演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章莉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348.pptx VIP
- 2024秋季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4篇).doc VIP
- 墩柱施工操作平台相关计算.docx VIP
- 岛津lc2030c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指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