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翻译大赛
?第二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通知
主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承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协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研究中心
?
?
一、大赛目的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交流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全国高校青年学生的法律英语及法律翻译能力,分享高校法律英语及法律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华东政法大学特筹办第二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
首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因其科学的竞赛设计和系统的组织工作而受到参赛选手和评委老师的好评。在吸取首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组委会将秉承“提高法律英语能力,展现青年学子风采”的宗旨,将此次比赛举办地更加圆满。
二、参赛对象
欢迎全国各高校对法律或英语感兴趣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踊跃参赛,比赛不限专业和年级,不分组别。
三、比赛方式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轮。赛题形式为英译汉,内容涉及公司法、合同法、国际法、财产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刑法等内容。
(一)初赛
初赛采取开卷方式。
初赛试题公布于“通知公告”栏。参赛人员根据试题要求进行答题,并于2011年11月20日前将答卷及《初赛选手信息表》发送到以下地址或邮箱:
邮寄地址:
地址:上海松江区龙源路555号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邮编:201620
收件人:王 文 老师 或,投稿邮箱:
ecuplds@163.com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 文 老师? 联系电话:021 初赛信息表及答题纸详见页底附件
(请在信封右下角或电子邮件标题中注明——“法律翻译大赛答卷”及选手姓名、学校名”,组委会将对收到的电子邮件进行编号后回复,没有收到回复的选手请再次发送答案。电子邮件以接收到的时间为准,信件以到达时的邮戳日期为准,过期以无效答卷处理。)
(二)决赛
初赛成绩排名前30名的参赛选手可进入决赛,组委会将向进入决赛的选手发出通知。决赛为闭卷考试,时间为2小时。
决赛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举行。入围考生的往返车票及住宿费均自理。参赛选手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入场,统一参加笔试。所有选手均可以使用纸质词典和电子词典各一部,但不得使用电脑。比赛结束后,试卷由评委匿名评审后,确定比赛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
四、赛程安排
1、2011年9月20日— 11月20日 公布初赛试题。
2、接收初赛答卷截止日为2011年11月20日。
3、2011年11月25日 公布入围决赛学生名单(请见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网站 “通知公告”栏目)。
4、2011年12月9日? 19:00—21:00决赛。
5、2011年12月10日公布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
五、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将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胜奖15名,分别予以奖励。一等奖设奖金1200元,二等奖设奖金1000元,三等奖设奖金800元,优胜奖设奖金5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
六、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于2011年12月10日于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届时将邀请法律翻译界专家出席。
????????????????????????????? 华东政法大学
2011年9月19日
第二届“华政杯”全国法律英语翻译大赛
初赛试题
试题一:(合同法与侵权法)
Contracts also generate general duties of care in dealing with the rights, objects of legal protection and legally protected interests of the contractual partners. Such “collateral” obligations do not normally have any relation to the content of the respective “primary” performance obligation and can therefore in principle become significant in every type of contract. The more ambitious a legal system 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contractual collateral oblig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rests already existing independent from the direct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formed by the contract, the more practical weight is given to the respective concurrence of actions rules, 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