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第1章预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糊理论概述 研究历史回顾 模糊数学的背景 经典数学——“科学皇后” 1904年,法国物理学家杜恩(P.Duhem)在其《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一书中说“同一般常识的模糊陈述,正因其比较精确,反而比较不确定。” 1923年,大哲学家罗素(B.russel)在其著名论文《论模糊性》中提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他特别强调:“当运用于精确符号时,排中律是有效的,但是当符号是模糊的 时候,排中律就无效了。” 模糊数学的诞生 1965年,著名控制论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计算机系教授L.A.Zadeh首次提出了模糊集合(Fuzzy set)的概念,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的第一篇有关模糊数学的论文,从而宣告了模糊数学的诞生。他引入“隶属度”这个概念来描述处于中介过渡事物对差异一方所具有的倾向性程度,这是精确性对模糊性的一种逼近,首次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刻划模糊性的现象。 模糊数学的早期发展 在查德教授刚提出模糊集的几年中,研究速度相当慢。1965年仅查德一篇论文,1966年才两篇,大多数数学家,特别是理论数学家是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 苏联著名数学家M.盖尔芳德院士却敏锐地看出扎德的工作的意义,并建议查德应用模糊集论研究人的自然语言。显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预见性,到了1970年,“模糊”观念逐渐为人所知。 1974年,英国玛丽皇后大学(Queen Marry College)的E.H.Mamdani教授首先将模糊逻辑应用到蒸汽发动机的压力和速度控制中,取得了比常规的PID控制更好的效果。 1980年(随后不久),丹麦的F.L.Smith公司成功地将模糊控制应用到水泥窑的自动控制中,为模糊理论的应用开辟了崭新的前景。 自1965到1986年这21年中,已发表论文超过5000篇。 自1973年到1979年的六年期间,国际会议讨论模糊数学竟达25次, 1983年7月,在马塞召开了“模糊信息,知识模型和判决分析”国际会议, 1984年7月,在夏威夷召开“第一届模糊信息处理”国际会议; 1984年成立了国际性组织“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创办了“Fuzzy sets and systems”国际杂志; 1985年在西班牙召开”国际模糊系统协会第一届会议“。 1989年,在日本诞生了国际模糊工程研究所(LIFE)。 日本是模糊理论在工业控制中应用推广较好的国家 日立制作的地铁自动操作的模糊控制系统——仙台市的地铁运行。 富士电机公司的净水工厂药剂投量的自动控制系统。 立石电机公司向市场投放了最早的模糊控制器硬件。 松下电器推出了全自动的模糊洗衣机,电饭锅等。 三洋电机研究所开发了高质量的彩色复印机的颜色再现控制技术。 日本在92年生产的与模糊技术有关的产品约20亿美元。 模糊数学的研究方向 模糊数学的创始人查德教授和齐默曼教授(曾任IFSA主席,西德人)1981年的意见: 一方面是研究模糊性内在规律,也就是探讨模糊语言和模糊逻辑。在这个方向上,模糊数学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等分支有机结合,以增进电脑活性,更好的模拟人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识别,聚类,论证,决策,评价,控制,优化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心课题,。 另一方面是把模糊集当作一个能概括更加多样化数学概念的框架。建立处理模糊现象的确切性的数学理论,以拓广数学基础,产生模糊拓扑,模糊拓扑空间,模糊测度和积分,模糊代数,模糊群论,模糊图论,模糊规划,模糊概率……等新的方向。使经典数学的若干方面在更广阔更深刻意义下向前推进。同时谈谈模糊数学与传统数学在理论方面关系,从而深化人类对数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 我国模糊数学的发展 1976年我国开始注意模糊数学的研究,世界著名模糊学家考夫曼(A.kaufman,法国)山泽(E.SanchZ.法国)。营野(日本)和美籍华人P.P.Z等先后来华讲学,推动了我国模糊数学的高速发展,很快就拥有一支较强的研究队伍。 1980年成立了中国模糊集与系统协会。 1981年,创办《模糊数学》杂志,1987年,创办了《模糊系统与数学》杂志。 还出版过大量的颇有价值的论著。例如:汪培庄教授所著《模糊集与随机集落影》,《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张文修教授编著的《模糊数学基础》等。 1988年我国汪培庄教授指导几位博士生研制成功了一台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它的推理速度为1500万次/秒,这表明我国在突破模糊信息处理难关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在Fuzzy领域中取得了卓越成就。何新贵院士将Fuzzy方面的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这标志着我国研究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至此,我国已成为全球四大模糊数学研究中心之一。(美国,西欧,中国,日本) 2005年有两件值得庆祝的大事。 经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专家评审,最终确定授予我国四川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