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黎明逐段点评人工智能
冲着斯匹尔伯格的大名和《人工智能》的片名而去影院的观众多半会大吃一惊。不错,《人工智能》的取名酷似斯氏的名作《外星人》,两部都属于科幻影片,片名都可以简化为短短两个字母:《人工智能》是《A.I.》,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外星人》为《E.T.》,乃“extra-terrestial”的缩写。 但《人工智能》没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的温馨,从情节上看,它几乎是《外星人》的对立面。《外星人》中的小孩千方百计把古怪的外星人送回家;《人工智能》中的人类却把可爱的机器人小孩抛弃在森林里。看完该片,笔者最强烈的感受是:这原来是一部披着斯匹尔伯格外衣的斯坦利·库布里克作品。 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已于1999年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一直酝酿着这部影片,并通过电话和传真跟斯匹尔伯格反复切磋,他也曾提出由斯氏来执导筒。但由于当年的电脑科技不够发达,这个项目被耽搁下来。库氏过世后,斯氏接过库氏构思的大量草稿和草图,并20年来首次挥笔撰写剧本,以完成前辈的遗愿。这也是他拍完《拯救大兵瑞恩》以来的第一部作品。 看银幕上的成品,《人工智能》应该非常忠实库布里克的原意。库氏的作品向来需要“远距离”欣赏,在推出的当年,不仅普通观众反应平平,连奥斯卡评委都不太赏识;但时间越长,这些作品的生命力越加旺盛。人们惊叹它们的深刻思想性和高超艺术性,忘记了这些不朽名片在当初都属于“有争议”的作品。 斯匹尔伯格属于“远近咸宜”的电影大师,他的商业片屡屡破票房记录,他的艺术片(至少是成功的那几部)能震摄任何阶层的观众,让每个人都潸然泪下。库氏因素使得我们无法预测《人工智能》在短期内的受欢迎程度,但无论票房和口碑如何,两位大师通力协作创造的巨制犹如两颗星球相撞,爆发出憾天动地的震颤。 这不是一种和谐的声音,如同用非调性手法谱写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因此它会让期待一个优美童话的观众失望。这不是一部麻痹神经、刺激感官、过山车之旅似的好莱坞大片,它刺激的是你的智商和灵魂,因此,把《珍珠港》视为经典作的观众也会失望。 《人工智能》超越了所有好莱坞电影的教条和俗套,就像60年前的《公民凯恩》那样,它让按步就班套用现存审美准则的人觉得浑身不舒服。从命题上讲,我能想到的唯一可以类比的影片是库氏的《2001年太空漫游》。但《人工智能》的命题更为宏大,它从科学、文学、哲学、宗教、伦理、人性等多个角度同时切入;它并没有像绝大多数电影那样提供一个完美的解答,但它能把如此众多的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部戏剧作品中,这本身已是巨大的成就。我相信,不出50年,电影学院的课堂里将会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分析该片的技巧,更会有不少博士论文试图全面挖掘该片的奥秘。 对于笔者来说,该片让我无法用平时写影评的方式加以评论和介绍。如果说欣赏一般好莱坞影片只需要初中一年级的智商,本片至少消耗掉我探讨100部商业片的脑细胞。我不敢说已经“吃透”了影片的内涵,但我愿意以逐段点评的方式描绘一下跟该片“第一次接触”的印象。第一幕:微妙的未来性、彻底的反传统 从故事性质讲,《人工智能》是一部纯粹的科幻影片,里面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未明确界 定的未来。我觉得时间的模糊性设置非常巧妙,因为一般科幻作品选用某个未来的年份,目的是为了强调未来色彩,而真正有效地体现未来性,是靠美工的想像力。 从另一个角度讲,若在2001年上演一个3001年的故事未免太像东施效颦。 在那个时候,全球变暖已导致冰川溶化,沿海城市被淹,地 球资源匮乏,因此需要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与此相关,大量繁琐的工作已由机器人取代,甚至连性服务也不例外。那时的机器人从外形上已酷似人类,但每个 机器人只有特定的功能,从事指定的工作,似乎少了一个“灵魂”。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Cybertronics公司计划改变现状,开发一个能付出感情的机器 人小孩,以满足不能生孩子或没有生孩子指标的父母。 影片以该公司某教授召集员工开会、宣布这项计划来开场。有趣的是,在会上,一名员工立即正面提出了这项举措的伦理涵义。在大家热衷讨论“克隆人是否合乎伦理”的今天,影片的处理可谓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但影片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阶段。 两年后,第一个机器人小孩问世。该公司为了测试需要,从员工中找了一个独生子患绝症被冰冻起来的家庭。这个机器人小男孩就是本片的主角──大卫,当他出现在这对领养夫妇眼前时,镜头从极度的“虚”慢慢变实,一个身穿白衣的男孩向前走来,似乎隐喻着他天使的本色。 大卫是个乖巧的孩子,但他在新“父母”面前会问出不恰当的问题、发出不自然的笑声,做出不合情理的事情,显示他仍是个机器人。原来,大卫的感情开关仍未 打开,这个开关需要妈妈莫尼卡按住大卫的后脑勺,按照预定顺序说出七个密码词才能开启;一旦打开,大卫就无法停止他的爱,而且,你不能关闭这项功能,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