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民间传说.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大民间传说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目前相关影片有田亮和台湾青春偶像安以轩领衔主演的35集大型古装神话剧《牛郎织女》 2、孟姜女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可说是家喻户晓。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孟姜女庙。这座贞女祠,坐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东6.5公里处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小丘陵之巅。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事之发源,见诸文字者,以南北朝时郭茂倩所作《乐府诗集》中的《华山畿》为最早者,世人也多认同此观点。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第四章在介绍南北朝民歌时,曾引用《华山畿》,以为“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其文如下,“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不过,袁将故事发生之地,定为江南水乡。此时,梁祝故事尚处于萌芽状态,但其主干已具,尚欠骨肉。   唐初梁载言著书《四番志》,也曾谈到过“梁祝”事,并解释说:“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似乎说,梁祝果有其人,其事也广为传诵。但语焉不详,对梁祝故事的丰富没有太多贡献。   到晚唐时,文人张读作《宣室志》,对这个故事进一步丰富发展,使之成为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男女爱情小说。可以说,现在人们看到的梁祝,在那个时候基本上已经成型了。《宣室志》所记全文如下,“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应该说,是张读将梁祝从《华山畿》 的只言片语中给拯救了出来,如果没有他,也许人们就看不到今天的梁祝了。但这个时候的梁祝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呢?爱情有之,孝道有之,仁义有之,节烈有之……这些都是当时人们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也是故事得以传承的基本要旨,即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作为官方道德宣教、风物教化的范本来推广。   到宋元时,话本的出现和戏剧的诞生,使梁祝故事以更多的民间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文人的杜撰和发挥,梁祝故事的内容也进一步扩大,夹杂了太多的“理学概念”,反而让人觉得有点似是而非。好在其主干,依旧承袭了张读《宣室志》的精髓。从现在来看,更多文人参与创作梁祝故事,对它的传承有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 南宋张津在《四明图经》,还对张读《宣室志》中所说的“义妇冢”进行了考证,说“‘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寺之后,有庙存焉。”这里的县指的是会稽县。   至明清时,更多的文人墨客投入到梁祝故事的创作和考证。例如,明代《三言两拍》的作者冯梦龙就在《情史类略》考证说:“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过上虞访之,始知为女。归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若有所失。后三年,梁为鄞令,病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处,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恸。忽地裂,祝投而死。马氏闻其事于朝,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和帝(502年)时,梁复显灵异效劳,封为忠义。有事立庙于鄞云。”   清代浙江德清的俞樾(1821--1907年)《茶香室四钞》引邵金彪《祝英台小传》云:“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曰:‘儿当出外游学,得贤士事之耳。’因易男装,改称九官,遇会稽梁山伯,遂偕至宜兴善权山之碧藓岩,筑庵读书,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为女子。临别,与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父母,以妹妻君。’实则以身相许也。梁自以家贫,羞涩畏行,遂至愆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僮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也。’梁惊悟。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一揖而已,梁悔念成疾,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就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