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chp7两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相对比 (relative ratio,对比指标):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对比水平,绝对数或相对数之比,质可同可异。 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103~107,生物学规律决定。 中国全球最高、持续时间最长。 出生性别比:2000年116.86,2004年121.2,2010年118.06。 2000:海南135.6,广东130.3。 重庆: 2002年137.1,2003年139.61,二胎高达177.9。 2020:20~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 , 1990年代出生的男性10%的被挤出婚姻市场。 2008:全国132802万,比上年末增加673万。全年出生1608万,出生率为12.14‰;死亡935万,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出生性别比为120.5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总人口1370536875人:大陆1339724852人,香港7097600人,澳门552300人,台。与2000年第5次相比,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户均人口3.10人,比2000年3.44人减少0.34人。 男性51.27%,女性48.73%,性别比由2000年106.74下降为105.20. 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 60岁~13.26%,比2000↑2.93个百分点,65岁~8.87%,↑ 1.91。 汉族91.51%,比2000年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 与2000年比,每十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由3611人→8930人,高中11146→14032;初中33961→38788人;小学35701→26779人。 城镇人口为66557万人,占49.68%,乡村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东部占37.98%,中部占26.76%,西部占27.04%,东北占8.22%。 居住地与户口乡街不一致且离开半年以上的26139万人 (流动)。 随机质量抽样调查402个普查小区,人口漏登率为0.12%。 2. 构成比 (constituent ratio构成指标):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               ×100% 特点:①总和必为100%; ②相互影响。 5.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N小用绝对数。必须用相对数时应列CI。 (2)构成比和率不能相互混淆。表7-1 “0~岁组”在各年龄组1064个患者中占47.09%最高,而非患病率最高。 (3)率的对比分析要有可比性。齐同对比,缺乏齐同性只宜比较各小组率,如要作总率比较,可计算标准化率。 二、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时间数列) :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指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 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增加的绝对数量。 (环比)增长量=报告期指标值-前期指标值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指标值-基期指标值。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日公布了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挪威在排名中名列第一,中国排名第101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表示,人类发展指数是平衡人类发展三大基本维度(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体面的生活水平)平均成就的综合指数。 二、运算法则 1. 加法定理: 定理1: 若A与B 互不相容,则P(A+B)= P(A)+ P(B) 定理2: 若A与ā 对立,则P(A)=1- P( ā )有效率=1-无效率 定理3: 若A ? B,则P(A-B)= P(A)- P(B) 定理4: 若A与B为任意两事件,则P(A+B)= P(A)+ P(B)- P(AB) 2.4 联合用药计数效应的判断: 效应指标为计数资料时计算Q: (chap6计量) Q=PO/ P(A+B)=PO/[ P(A)+P(B)-P(A)P(B)] (PO为A、B同用的疗效) (7-24) 判断标准:Q≤0.8拮抗 0.8Q1.2叠加 Q≥1.2为协同 【例7-2】 A、B两药单用时,A药疗效为60%,B药疗效为40%,联合应用时疗效PO=75%,判断A、B两药联合效应的性质: P (A+ B)= P(A)+P(B)-P(A)P( B)=0.6+0.4-0.6×0.4=0.76 Q= 0.75/0.76=0.987 0.8Q1.2:叠加。 §3 二

文档评论(0)

gaga222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