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大学语文---又呈吴郎.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课件大学语文---又呈吴郎

又呈吴郎 唐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教学目的 一、深刻体会杜甫诗歌的人民性,学习其体贴同情广大民众的高尚情怀。 二、学习本诗委婉含蓄、平易质朴、真诚恳切的语言特色以及恰当使用虚词转接等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一、本诗中体现出的人民性 二、语言委婉含蓄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背景简介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 内容述评 首联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就是“任西邻”。为什么要放任呢?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颔联承上第二句,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表现出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处境的心情。 颈联两句相互关联,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你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为啥还要插上篱笆呢! 尾联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上句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我们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对待人 民的态度。 思考与练习 一、 结合中间两联体会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的委婉与艺术性。 二、 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持何种态度? 三、 前人评此诗“语淡而意厚”,请就此进行分析。 相关评论 子美于君亲兄弟,友朋黎民,无刻不关其念。(清·吴乔《围炉诗话》卷四) 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清·卢德水《读杜私言》)。 (此诗)直写情事,曲折明了,亦成诗家一体。大家无所不有,亦无所不 可也。(明·王嗣奭《杜臆》卷九)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712年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 杜甫从小好学,七岁开始吟诗作文。他读书非常刻苦,“群书万卷常暗诵”。从二十岁起,结束了书斋的生活,开始了十几年的壮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先后与苏原明、高适、李白等人一起追鹰逐猎,登高骋怀,饮酒赋诗 ,并与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这期间,杜甫接触到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的创作带来了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望岳》为代表。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从35岁开始,他积极走上了入世的道路。这一时期,正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杜甫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甚至经常挨饿受冻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