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史学》课程学习设计—Ⅱ
柴锡炯
地球科学学院,010121
2014-05-12(一)
目录
课程内容概括与总结 - 1 -
序
第二次课程学习设计是从地史学这门课结课前一星期开始工作的,主要内容来自课上PPT,我把里面的内容梳理出来进行了排版整理。我从三方面进行了整理,就是每次课堂上老师先讲的总体特征,生物史,沉积史,构造史。第二部分是我对于地史学的一些看法,比如地史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学习的心里体会及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一部分是一篇小论文,由于最近大家对于全球气候关注比较多,我选择了这个话题,并从知网上下载了相关资料看下,最主要的观点还是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并写明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呼吁全球保护环境。
课程内容概括与总结
生物史
Proterozoic(4600Ma-541Ma):
1 Ar1: Molecular fossils(如氨基酸、脂肪酸、芳香族碳氢化合
物、环形化合物等),此外少量stromatolites
2 Ar2-Pt: Bacteria alga: Stromatolites 繁盛,特别是Pt3 Microalga(微古植物)指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有机体,我国主要发育于Pt2-3. Macroalga指根据目前研究程度尚无法归入现代藻类系统的、肉眼可见的藻类,主要Pt2-3
3 Pt2: Trace fossils: Planolites-like, Gordia, Palaeophycus-like
5 Pt3: Metazoan (如贵州的瓮安生物群)
4 Pt3: Ediacara Fauna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似三叶虫)(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我国发现地点:鄂西、陕南、淮南、辽南和黑龙江。
Apex Chert (3.5Ga), W. Australia; oldest prokaryote fossils
早古生代生物界面貌:
总体特征: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植物登陆;O3 mass extinction。
Cambrian(541Ma-485Ma)
意义:第一个广布的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
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主
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栉水母、节肢、鳃曳、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
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 至2005年已描
述160属, 180多种, 新种130个。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张文堂, 侯先光,1985),
寄主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古纬度S11-18 (, 年龄520Ma.
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
三叶虫---Cam代表性化石:Cam1以莱德利基虫目为主。(头大,尾小,胸节多);Cam2以褶夹虫目为主(头鞍截锥形);Cam3尾板宽,尾刺发育。Cam2-3---有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O等尾型,头鞍前叶膨大。S衰退。
Ordovician(485Ma-443Ma):
笔石-奥陶纪最能体现早古生代生物界的特征
早奥陶世早期:树形笔石目为主,如网格笔石;
早奥陶世中晚期: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均分笔石动物群,如对笔石;
中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大量繁盛。
腕足类发展的高峰期
具铰纲的三分贝目、正形贝目、五房贝目和扭月贝目进入顶峰阶段,石燕贝及小嘴贝类都有代表
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可能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同期非洲和环冈瓦纳南极冰盖的扩张,海平面大幅度降和升有关。
Silurian(443Ma-419Ma):
有颌鱼类的出现
适应半陆生生活的裸蕨植物的出现
由于剧烈的造山运动,地球表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海洋面积减小,大陆面积扩大。作为陆生高等植物的先驱,低等维管束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占领陆地,其中,裸蕨类和石松类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陆生植物。
晚寒武世褶颊虫亚目 Dichograptus
晚古生代(419Ma-252Ma))F-F大灭绝的的原因:如大规模海退,温度变化(下降或上升),植物登陆??生物风化加强??海水富营养化??菌藻繁盛+赤潮??海水缺氧+海底热液活动加强 海水酸化和毒化,天体撞击等。尽管科学家目前尚不能确认哪一种因素是真正的元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导致F-F生物大灭绝不是单因素,而是多因素的长期积累和复杂叠加,使海洋环境持续恶化,导致原有生态系极度脆弱直至彻底崩溃。
P-T大灭绝的原因:应是多因素耦合的协同行为。可能的事件因果链是:潘基亚(Pangea)超大陆集合+巨型火山活动+古地磁扰动?海退+宜居生态空间消失、减少和环境恶化,如高温(Sun et al., 2012)、酸雨、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