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江基本概况
印江基本概况
印江属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地势东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东部梵净山2493.8米。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934毫米,年日照1267.8小时,无霜期272天。全县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水资源总量12.5亿立方米。有出露泉井268处,其中有76处已开发利用。境内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0.13万千瓦,可开发量5.88万千瓦。境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薯类、豆类、烤烟、油菜、花生、向日葵、麻类等。森林树种及中药材等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有珙桐、鹅掌楸、紫薇、钟木、连香树、铁杉、银杏等。经济林木及贵重药材有油桐、杜仲、吴萸、五倍子、黄柏、厚朴、乌桕、棕片、天麻、灵芝、白术等。果树有香柚、柑桔、梨、桃、板栗、核桃等。境内珍稀野生动物有金丝猴、华南虎、大鲵、四腮鱼、丽纹蛇、五步蛇、鸳鸯、红腹角雉等13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兽、鸟、两栖、爬行、水生动物共475种。
印江地处梵净山麓,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矿、硫铁矿、磷矿、重晶石、石英石、大理石、铜、金、锰、铅、锑、锡、钼、铀、高岭土、长石、方解石等40多种。原煤保有储量1442万吨,重晶石储量789万吨,磷矿石储量154万吨。
印江境内的梵净山区距今达10~14亿年,被认为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多次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当今梵净山体的独特构造景观:山峰突兀陡绝、断崖高耸,沟谷幽深,跌水瀑布发育。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区。并在地形、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生态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带状格局: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300~2200米),含寒温性针叶树的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200~2572米)。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兽类有黔金丝猴、华南虎等11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68%;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中国鸽子花),梵净山冷杉等17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43%。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如鸳鸯、红腹角雉等多种,以及两栖、爬虫类,如大鲵(娃娃鱼)、五步蛇等繁多品种。自然景观神奇怪异。主要体现在山韵、水趣、花姿、云态、光彩、石观等方面:梵净山“高耸数千仞,绵延八百里”,兼具“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是其山韵的精华所在。印江民谣“梵净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谁人能识破,银子动撮箕”。道出了梵净山山之魅力,水之奇趣。梵净山杜鹃,有百里杜鹃花之冠,四季皆有开放,各种花形,各种颜色,争妍斗艳,故“梵净山似锦,杜鹃花好似锦上之花”。逢山雨之际,水气蒸发,便呈现出茫茫云海,时聚时散,景象万千,特别是日出,日落之时,更是霞光万道,紫气千重(“红云金顶”因此得名)。当春雨之交,雨过天晴,金顶一带还会巧遇“梵净佛光”,即面对云雾,背负太阳、就可能在前出现一个五彩斑谰的巨大光环,你的身影在其中,身动影动,身静影静,约三分钟左右而散,这可谓云态,光彩之诡异。金顶周围的岩石,千姿百态,据其形态,有“太子石”、“蘑菇石”、“龙头石”、“鹰嘴石”、“万卷书”、“晒经台”、“将军头”等数十处。特别新金顶别具一格的奇异形态(似饭甑,表阳刚),整个金顶形态逼真的睡佛状形成了一个石之大观园。
二、佛教历史源远流长
梵净山的佛教活动开始于隋唐时期,那时还是一片蛮夷之地,但在其周边地区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到了明万历初年(1573年),随着妙玄和尚在梵净山重建金顶寺庙,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佛教活动空前繁盛起来,至清光绪23年(1897年)对寺庙的不断重建、扩建、修复,已形成遍及梵净山区(绝大部分寺庙在梵净山西线和北线)的四大皇庵(护国寺、坝梅寺、天庆寺、白云寺),四十八脚庵(以木黄建厂的太平寺为首)的庞大寺庙群。佛教活动播及到梵净山周边的湘、鄂、川、黔、桂、滇等省区的广善男信女,以至“……数百年来,进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故“盖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频顾于道府,诸侯莫不期以魂交黄帝,而梦接安期。古来得道成真,又莫不于斯凝神,于斯脱颖”(摘《敕赐碑》文)。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专程莅临指导。60多名大德高僧、专家学者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学诚法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