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主讲 邱丽瑛 [目的要求] 1、明确温病治疗的立法依据; 2、掌握温病主要治法的运用; 3、熟悉温病常见兼夹证的治疗; 4、了解温病的瘥后调理。 一、概述 ; 何谓温病的治疗? 温病的治疗,是在温病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温病的证侯表现,明确其病因病理,然后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法,选用恰当的方药,以驱除病邪,调整气机,辅助正气,从而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二、温病治法的确立依据 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有:审病因、辨病机,察邪正、明体质、别兼夹等五方面。 (一)审病因 即辨温邪之性质,据此“审因论治”。 临床表现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发病季节 举例来说: 表证: 风热在表——疏风泄热透表 暑热在表——透表清暑泄热 湿热在表——宣表化湿理气 燥热在表——辛凉疏表润燥 (二)辨病机 温病全过程中总的病机变化为: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掌握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就可以明确温病的病变部位、病邪性质,从而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叶天士《温热论-8》:“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根据卫气营血病理变化确立温病的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违背此原则,否则即如叶氏所云:“前后不循缓急 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卫分证——“在卫汗之可也”:运用辛凉轻清透达之品,宣透卫分,透解邪热。邪透则微汗而解,邪随微汗而透出,此即华岫云:“辛凉开肺便是汗剂”,但必须注意,此证叶氏虽云“汗”,但切忌辛温发汗,亦禁过用寒凉之品。 气分证——“到气才可清气”:“才可”二字,提出了用清气法的严格性,必须确定邪入气分之后,方可用清气法,不可早用、滥用,以防凉遏冰伏,病深不解。 气分证病变部位甚 广,凡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动血者,皆属气分证,故“清气”只示人以“法”,应用范围较广,具体包括:辛寒清气、轻清宣气、清热泻火、和解通下等诸法。 营分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邪热入营,法当清营,但仍应立足透邪外达,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即于清营方药中,伍以透泄气分邪热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叶氏所列举药物:犀角、玄参、羚羊角等均属清营凉血之品,若要达透热转气目的,尚必须加入银花、连翘、竹叶等轻清宣透之品。 血分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耗血动血”是血分证的主要病理变化,“耗血”即耗伤营阴和血液,治当滋养阴血;“动血”即血热逼血妄行而产生出血、瘀血,治当凉血散血。 故此血分证治法应为:清热凉血解毒,消散血络瘀滞,滋养营阴血液。如犀角地黄汤作为治疗血分证的代表方剂,其中: 犀角、生地——清热凉血解毒 丹皮、赤芍——凉血散血消瘀(活血以 散血) 生地——滋养营阴血液,同时滋阴以散 血. 吴鞠通《温病条辨-卷四-治病法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是根据三焦所属脏腑病理变化所确立的治疗原则,同时指出:“治上不犯中”“治中不犯下”,说明三焦治则有严格的区别。 (三)察邪正 根据邪正消长,使用祛邪与扶正二法,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温病初期、极期:邪势较盛,正气未虚,治以祛邪为 主; 2、温病后期:邪势已衰,正气已虚(尤以阴伤为著),治以扶正养阴为主。 祛邪与扶正比例,应据邪正消长变化不断调整。 (四)明体质 举例来说:肾水素虚之人患温病,为防其邪乘虚而入,必要时可酌用益肾药,叶氏称(5条):“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素体阳虚之人患温病,使用清法,叶氏谓(9):“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而素体阴虚之人患温病,使用清法,纵然热退身凉,叶氏谓(9):仍须防其:“炉烟虽熄,灰中有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