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2007中西上课[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性痢疾2007中西上课[精选]

细菌性痢疾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肝胆内科 刘旭东 副主任医师 【概述】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侵犯结肠,引起肠粘膜的溃疡及化脓性改变。临床特点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伴粘液脓血便。 属中医“痢疾”范畴。 【病因和发病原理】 一、病因 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 革兰阴性菌及兼性厌氧菌,菌体短小,无鞭毛,有菌毛。 在普通培养基上易生长。 分四个群(A、B、C、D),47个血清型。 常见的有A群(痢疾志贺菌)10个型,B群(福氏志贺菌)13个型,C群(鲍氏志贺菌)15个型,D群(宋内志贺菌)1个型。 我国主要以B群为主。 菌体裂解时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 志贺氏菌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细胞毒、神经毒和肠毒素作用,使肠粘膜坏死,神经系统症状,类霍乱样腹泄等严重的临床表现。 对寒冷、潮湿耐受性强。在粪便中存活11天,潮湿土壤中生存34天,在冰块中存活26天,在蔬菜、水果中能生存1~2周。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6~60℃ 10分钟,煮沸2分钟即被杀死,对化学消毒剂及酸敏感。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为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以轻型、慢性病人及带菌者意义最大。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痢疾杆菌随粪便排出,污染手、食物、水源及苍蝇、蟑螂等而引起传播,甚至流行或大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短暂,各群间无交叉免疫。 全年均可发病,但有较明显季节性,一般5~6月份开始上升,7~8月达高峰,10月份减少。 南方流行稍早,而北方稍迟, 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壮年。 以散发为主,或局部小流行。 发病率与卫生状况、供水条件有关。 病原以B群为主、D群次之。 痢疾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被吸收后,可激活白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毒血症症状及感染性休克。对个体特异性体质者,由于强烈的过敏反应,可引起严重的微循环障碍,致休克、DIC、脑水肿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衰竭。 外毒素可能与病初的水样腹泻及神经系统症状有关。 肠道病变主要在乙状结肠及直肠,严重者可波及整个结肠及回肠下段。 肠粘膜的基本病变: 急性期为弥慢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肠粘膜表面有大量粘液脓血性渗出物覆盖,由坏死细胞、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痢疾杆菌等形成灰白色纤维性伪膜,伪膜剥落,呈现大小不等的溃疡,一般仅限于固有层,故很少引起肠穿孔及大量肠出血;慢性菌痢由于肠粘膜水肿,肠壁增厚,溃疡不断形成,又不断修复,可引起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并可导致肠腔狭窄。 中毒型菌痢结肠病变轻,仅有粘膜充血、水肿,很少见溃疡和伪膜。但全身多数脏器可见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增加,大脑和脑干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及点状出血,部分病例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上腺皮质出血和萎缩。 四、中医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是痢疾的重要病因之一。 湿热 肠胃 运化失司,气血阻滞 热毒壅盛,互相搏结 化为脓血 痢疾。 疫毒 胃肠 燔灼气血 寒湿 肠胃 气滞血涩 秽浊之物相结 下泄 2、饮食不节 进食不洁之物 湿热疫毒从口入胃 热毒壅盛, 互相搏结 化为脓血 过食肥甘厚腻 嗜食生冷之物 损伤胃肠气机 痢疾 肠道气血凝滞 郁为湿热 积成寒湿 下泄 3、情志不遂 恼怒过度, 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肝气犯脾 气滞血涩 胶结 忧虑过度 损伤脾气 运化失职 痢疾 饮食停积 与气血蕴结 4、脾肾虚弱 痢疾日久不愈,大病后 劳役过度、禀赋不足等 脾肾虚弱 脾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