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LTE-A载波聚合技术简介2学案.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arrier Aggregation 载波聚合 葛伟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12年03月09日 载波聚合 定义:聚合两个或更多的基本载波,满足更大的宽带需求。LTE-A中提出下行采用载波聚合技术,从而满足宽带大于20MHz的宽带需求。 按照频谱的连续性,载波聚合可以分为连续载波聚合与非连续载波聚合。按照系统支持业务的对称关系,分为对称载波聚合与非对称载波聚合。下图示意了连续载波聚合方式与非连续载波聚合方式。 载波聚合的场景 载波聚合的实现方案 在LTE-A系统中,多个成员载波数据流之间数据流的聚合方式可以分为MAC层聚合和物理层聚合两种。 CCs的移动管理:频带内/间切换、CC增加、CC删除。 Rel.8中的移动管理: LTE-A中的移动管理: 主小区PCell primary cell 从小区(辅小区)SCell secondary cell CC成员载波 component carrier PCC/SCC 三个CC管理策略(切换策略) 1) Low frequency RRC reconfiguration (Loose management) 2) High frequency RRC reconfiguration (Tight management) 3) Medium frequency RRC reconfiguration (Medium management) SCell handover (intra-eNB, intra-frequency) or PCell handover (intra- or inter-eNB, intra- or inter-frequency) Note that upon PCell handover, the SCell was also updated to a more appropriate cell, if available. 仿真评估三个策略 两个主要参数: 1、信号开销/RRC重配置数量(SCC增加、删除、切换,PCC切换) 2、下行SINR的cdf 仿真结果: 结果 当CC覆盖范围相同时,三种管理策略的RRC重配置数量与SINR-CDF曲线相同。 覆盖范围不同时,中间/严紧管理策略的SINR-cdf曲线较高,RRC信号开销较大。 The end Thank you! * *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LTE系统和LTE- A系统支持不对称业务(UL与 DL数量不同)时的载波聚合为非对称载波聚合。图2 示意了LTE- A系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要聚合不 同带宽“LTE载波单元”。 3GPP确定了5种载波聚合的主要应用场景, 如下图所示。为了简化考虑,我们只研究2个成员载 波(CC:Component Carrier)的情况,分别为CC1和 CC2。接下来分别对每个应用场景进行简要的说明。 场景1: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应用场 景,CC1和CC2处在同一频段或者频谱相距较近, 并且不同成员载波对应的天线并列摆放,指向的角 度相同,提供的覆盖范围一致。 场景2:两个成员载波处在不同的频段上,频谱上相隔 较远,频率较高的成员载波经历的路径损耗较大,提 供的覆盖范围则较小。在小区边缘,只有一个成员载 波覆盖,对于小区中心区域,两个成员载波相互重叠, 可以提供更大的吞吐量。 场景3:在该场景中,不同成员载波对应的 eNodeB(Evolved Node B)的发射天线的指向角 度不同,CC1的扇区边缘与CC2的扇区中心相重 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扇区边缘的吞吐量。 场景4:在该场景中,一个成员载波保 证宏小区的覆盖,在热点区域,放置一个远端发射单 元(RRH:Remote Radio Header),使用另一个成员载 波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的吞吐量。在RRH和eNodeB 之间可以通过光纤连接,通过协作实现宏小区和 RRH小区的频谱聚合。 场景5:在场景2的基础上,在小区边 缘放置一个具有频率选择功能的中继器(只使用频 点较高的CC2),扩展该成员载波的覆盖范围。 每个成员载波都有一个传输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和ACK/NACK反馈。各个载波使用独立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可以根据自身的链路状况使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案等。 物理层聚合:所有成员载波共享一个HARQ进 程和ACK/NACK反馈,并且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等 都是相同的。 比较稳定 增长明显 场景3 中间、严紧策略中 开销显著增加, 原因:主小区频间切换 严紧增加较多: SCC增加与删除 CRE: cell range expansion 增加30% CRE扩展了 Pico enodeB 的覆盖范围, 导致微小区间 PCell切换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