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学检测讲解
免疫学检测乃借助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或技术,对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等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可用于: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 病情检测 疗效评价 特异性(specificity):是指一种抗原通常仅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即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专一性。 比例性(proportionality):是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时, 生成肉眼可见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可逆性(reversibility):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 , 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 (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 指颗粒性抗原或覆盖可溶性抗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原(agglutinogen):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素(agglutinin):抗体 凝集反应分类: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检测抗体 Ab+可溶性Ag→凝集物 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Ab+可溶性Ag→IC +致敏载体→不凝集 3. 免疫电泳(immunoeletrophoresis,IEP) 为琼脂区带电泳和凝胶双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技术。 原理:将待检血清标本先进行琼脂凝胶电泳,使血清中各蛋白组分被分成若干区带,然后按电泳方向平行挖一小槽,加入相应抗血清,与已分成区带的各抗原成分在琼脂中作双向免疫扩散,在各区带相应位置形成沉淀弧。 临床上常用于骨髓瘤、γ-球蛋白缺乏症、肝脏疾病、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血清蛋白成分的分析。 1.酶免疫检测技术 用酶作标记物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底物的高效性相结合的免疫检测技术。 定量检测—酶标测定仪 定性检测—可肉眼判定 (1)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 (2)间接法—检测抗体 荧光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四乙基罗丹明:呈橘红色荧光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呈橙红色荧光 藻红蛋白:呈红色荧光 荧光免疫技术分为: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用于固相标本检测; 主要有直接法、间接法。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用于液体标本的检测; 主要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 (2)间接荧光法 待测抗原+ 一抗+荧光二抗 荧光效应 优点:敏感度比直接法高,制备一种荧光素标记的 二抗可用于多种抗原的检测. 常用标记物: γ型放射性核素: 125I、 131I、 51Cr 、 60Co,以125I最常用。 β型放射性核素: 3H 、14C、 32P,以3H最常用。 检测免疫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是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免疫细胞主要来源: 人体—外周血 实验动物—胸腺、脾脏、淋巴结等。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 常用方法: 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体外检测淋巴细胞,首先需分离PBMC。 三、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检测T、B淋巴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科研分析。 (一) T细胞功能测定 1. T细胞增殖试验 形态学检查法 3H-TdR掺入法 MTT比色法 2.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测定 3.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 (1)形态学检查法 分离PBMC 与适量PHA混合 37℃,培养72h. 取培养细胞涂片染色 镜检细胞 正常人的T细胞转化率为60%~80%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