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之 景语与情语 ——准确判断, 分析到位 试题回顾 春晚山行(殷遥)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 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熏苔径,晴杨扫石矶。 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注:作者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 1、中间两联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同学作答手法分析共评: 1、视觉角度; 2、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 3、点面结合 4、乐景衬哀情 5、动静结合 6、多感官结合 7、远近结合 给下列答案打分,并阐明理由。(满分4分) 1、视觉嗅觉结合。野花落了,江上的燕带孩子回巢, 暗草熏了长满青苔的小路,杨柳在摆动枝叶。写出了 一幅春晚山行的画面。 2、(1)由近及远的角度,由江燕到野花,分写空中 与地面的景物;(2)动静结合,“飞”“落”“熏”烘托环境的优美。 同学优秀答卷 1、(1)从视觉和嗅觉角度。视觉写野花落子、燕引雏飞、杨扫石矶,从嗅觉写草熏苔径;多感官结合,使画面立体生动而形象。 (2)从动态和静态角度,动静结合,描写了生机勃勃、温馨优美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刘一霏 2、(1)多感官结合。野花落、江燕飞从视觉角度写,暗草熏小路从嗅觉写,多角度展现山中美景; (2)动静结合。花落燕飞是动景,草香弥漫小路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中生趣。——席敏 答案展示 1、(1)多感官结合。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草的清香弥漫小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 (2)动静结合。“暗草熏苔径”是静景,江燕引雏、杨柳拂石矶是写动景,动静相衬。 (3) 写出了傍晚山中的宁静和景色的清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明确:分析到位,规范作答 分析表达技巧的三步: 1、指出手法;2、分析如何运用;3、点明情感。 三个要点 如:动静结合(何动?何静?何关系?) 情景交融(何景?何情?何关系?) 温故知新 11月的记忆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 答案: (1)从视觉、听觉结合角度。“飘萧松桂秋”是诗人看到风中摇摆的树露出萧瑟之意,“青苔满阶砌”写青苔之多、厚,同时听到秋日的蝉鸣,暗示寺内空寂人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萧瑟凄凉之感。 (2)动静结合(略) 景语与情语: 准确判断。 一、理解掌握常考的手法。 1、常用写景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 (2)描写手法:多感官结合、动静结合(包括动静相衬)、虚实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等。 2、景与情的关系: (1)借景抒情:乐——哀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用心审题,准确判断作答角度。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011山东) 2、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011全国课标) 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景物的? 4、诗的前两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题海热身,展你风采 浣 溪 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 比喻,视觉与嗅觉结合。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温故而知新 我们的潍坊题 诉衷情(米芾) 劳生奔走困粗官。揽镜鬓毛斑。物外平生萧散,微宦兴阑珊。奇胜处,每平阑。定望远。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无计成闲。 诗歌下阙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当堂检测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简要分析第三联的情景关系。 答案展示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点出手法) (2)孤寂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透着凄冷的寒意,幽暗的竹林深处,似乎漂浮着迷蒙的烟雾;(析景) (3)融情于景(关系),用凄冷的景象抒发朋友相见短暂、又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