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剂学

方剂学 【总论】 方剂学代表著作: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堪称最古老的方书。(方剂学著作) 《黄帝内经》 :“君、臣、佐、使”理论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之作,“理、方、法、药”为一体,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宋 我的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788首方歌 《伤寒名理论》 金人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 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著作,开创方论之先河 《普济方》 明清 载方最多的古代方书 《医方集解》 清 汪昂 开创了新的治法(便于记忆) 《医学心悟》 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中国方剂大辞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 名词解释 治法:即疾病的治疗方法,它是在辨明症状、审清病因及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治法在中医临床用方中处核心地位。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 {治法是立方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宣发肺气等,以促进发汗,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中病即止,不宜久煎} 补法:可分为补益气、血、阴、阳 方剂剂型: 汤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不便于携带 丸剂: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 散剂:小二服用,制作简单,吸收快,节省药材,便于携带与服用 冲击: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 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 方剂的配伍的目的: (1)、提高疗效(提效) (2)、扩大治疗范围(扩大) (3)、产生新的功效(新效) (4)、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减毒) 5、方剂组成原则: 原则: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主要以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为依据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性能直接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功能。 臣药: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b、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a、佐助药;b、佐制药;c、反佐药 使药:a、引经药;b、调和药 煎药法: (1)、煎药前应先浸泡(20~30) (2)、煎药的容器(砂锅) (3)、煎药的用水量 (4)、煎药的时间 (5)、煎药的火候(武火{解表、泻下、清热、芳香药为主}、文火{含毒性的药}、微火) 6、服药法 服药时间:饭前一小时,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对胃肠有刺激药物,饭后服用 【各论】 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2、辛凉解表 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3、扶正解表 败毒散 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2、温下 温脾汤 3、润下 麻子仁丸 4、逐水 十枣汤 和解剂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2、调和肝脾 四逆散、逍遥散 3、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 4、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 清热剂 1、清气分热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4、清脏腑热 导赤散、龙胆泻心汤、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 5、清热祛暑 六一散 6、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五、温里剂 1、温中祛寒 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2、回阳救逆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六、补益剂 1、补气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 2、补血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3、补阴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 4、补阳 肾气丸、右归丸 七、固涩剂 1、固表止汗 牡蛎散 2、涩肠固脱 四神丸 3、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 4、固崩止带 固冲汤,完带汤、易黄汤 八、安神剂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2、补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九、开窍剂 1、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2、温开 苏合香丸 十、理气剂 1、行气 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 2、降气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十一、理血剂 1、活血祛淤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 2、止血 黄土汤(与理中丸比较) 十二、治风剂 1、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 2、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十三、治燥剂 1、轻宣外燥 杏苏散、桑杏汤 2、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增液汤 十四、祛湿剂 1、燥湿和胃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三仁汤 3、利水渗湿 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5、祛湿化浊 萆

文档评论(0)

saity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