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嗅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嗅觉

让我们的道德“嗅觉”灵敏起来 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 卢慎勇 辅导老师:杨清娥(八中) 让我们的道德“嗅觉”灵敏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自小就印入脑海的《三字经》开首语,带给我的智慧,带给我的感悟,至今静心回味,仍有余音绕梁之感。 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和谐统一体,人,在现代社会里,追逐物质财富的同时,道德的润滑调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人面对自身,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自然,无一刻不需要道德的嗅觉来维护。 道德可以调理人自身的和谐,比如,“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神安”,因为境随心生,不庸人自扰,就可以心平气顺,身心健康。道德可以润滑人与人的关系,比如以诚待人,可以立身、立业,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德更可以让人与社会沟通,“心底无私天地宽”,退一步就可以海阔天空。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如果遗忘了道德,或者说道德嗅觉迟钝了,从小处说,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性情,人没有了立足之本;从大处说,人无德,社会就没有了支撑。只有我们人人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有脊梁,才能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回顾从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无论谁的事迹都可以说感天地泣鬼神。别的不说,单说上榜的普普通的河南人折射出来的平凡中的伟大吧。统计一下,你会发现,从开始评选,几乎每一届河南人的名字都镌刻其间(2003届无)。第一届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张荣锁,颁奖辞评价“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魏青刚,在青岛打工的信阳青年农民,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在他身上,你看到了一个侠肝义胆的河南人。谢延信,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职工,但他大爱无疆,生活的重担没有把他压垮,他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2002年毕业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的李灵,7年来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300多名学生的学费全免,以及她那为孩子们筹建图书室,烈日下在城市里登着三轮车沿街收购旧书的“美丽”身影赢得了“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的美誉。这些一个个流动的旗帜,浓缩了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的品质;他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用泛着人性之光的道德言行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最终铸就了河南人的形象。 这一切都源自于灵敏的道德嗅觉。   然而,人一旦失却道德嗅觉,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京华时报8月1日报道说,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何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媒体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救人目的不纯,该帖一下子引来网友热议。另外,网上跟帖说,孙老伯还不是第一个跳下去救人的,第一个跳下救人的是84岁。我们可以去设想,当时在场的肯定有比孙老伯他们更年轻的人,说不定有60后,70后,80后的人在围观,为什么那些人会优哉游哉地袖手旁观?这不能不让人尴尬地看到,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嗅觉有时还会失灵。为什么会失灵?也许下面的例子能够让我们寻找到道德缺失的路径。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太在南京一公交站台等车时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索赔13万多元。彭宇说:“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但在医院,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咬定彭宇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45876.6元。 南京彭宇案一时间成为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也许正是由于彭宇这个典型的救人案例带来的救人顾虑才让文中开头的八旬老人去救人,同时孙老伯救人不让感谢而让被救者的女儿又怀疑孙老伯救人的动机。这些新闻的背后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正面的好人好事折射出来的负面反响,不能不让人去认真地反思。我们是拥有丰厚文化历史财富积淀的龙的传人,在面对着那些一

文档评论(0)

xinghua3a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