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军手机变成电脑会是世界中心
雷军和小米的三年:曾做好至少死一回的准备
2013-5-28 新浪科技
五月的一天,晚上九点。北京清河华润五彩城的小米总部,已经是接近下班的时间。新启用不久的写字楼里,小米员工们仍在忙忙碌碌,有人坐在绿植与空气净化机环绕的电脑前,有人聚在会议室中,也有一些人围在桌上足球游戏旁。
此时小米创始人雷军正在15层自己的新办公室里。按照他的要求,屋里原有的一组沙发被撤掉,腾出来的空间摆上了一个小方桌,配有几把靠椅,旁边再立一块小白板。雷军就坐在靠近白板的地方,他不愿意待在老板桌后面,更喜欢这种能够随时跟人围在一起讨论的环境。
所有工作所需,基本就是放在右手边的两个手机,以及放在左手边的烟和烟缸。手机取代了电脑,烟却看似无可替代:雷军隔一会儿就点上一根“中南海”,每次都仔细的把灰弹在烟缸里,一根抽完便立刻把烟缸清理干净。不留痕迹。现在的雷军一周工作六天,基本早上九点多上班,力争晚上十点能够下班。而小米整个工作节奏也开始缩减到一周五天,节假日基本不加班和开会。
壹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肯定会走弯路,至少死一回”,雷军回忆三年前创办小米时对新浪科技说,“初期所有人都做了输一回的准备”。雷军当时动员大家说至少得熬四年,如今回顾已经过去的三年,他排比般的总结说:“极其流畅,没有后悔,非常顺利”。这背后对应的节奏是:2010年布局MIUI,2011年推出智能手机,2012年赶上全球智能手机爆发。小米践行了雷军的“风口”理论。有人说雷军是机会主义者,他自己归结为一种运气,雷军坦言很多事并不在预料之中。2011年他认为小米手机能卖出30万台已算100分,而今年雷军定下1500万台的出货底线——去年这个数字是719万台。
对于从无到有、从十数人到千余人的小米来说,这个数字还远远不足骄傲。例如,华为预计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6000万台。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1亿台,三星一家销量就达6500万部。而好运永续也不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不觉得未来没有风险,没有公司能够一帆风顺”,雷军当然知道起起伏伏是发展的必然。在忧患意识方面,他颇为推崇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后者在鼎盛之时,写下《华为的冬天》。
“小米是个创业公司,要看弱点遍地都是”,雷军对新浪科技说,创业公司不能推崇木板理论,一定要有所聚焦。对于小米来说,这就是产品和服务。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小米。不管你怎么看,雷军给小米树立的榜样是:同仁堂、海底捞,一个对应产品、一个对应服务。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坚持做门口有人排队的小餐馆”。有媒体发出质疑:雷军想做“小”,你信吗?但小米并不是要自缚手脚,雷军向新浪科技解释说:关键是横向变大还是纵向变大,小米强调纵向变大。所谓的小餐馆模式,代表着三层含义:一是专注,二是管理结构扁平化,三是用户关系。而小米的榜样们,简单模式背后也都是连锁大户。
至于横向变大这件事儿,雷军说“上市前,我们不会为这些努力”。
贰 那么,如何能克制多元扩张的欲望?
“可能跟我退休了三年时间有关。那段时间我投了20几家公司,远距离看这些公司和金山,我发现过去二十年我可能每年都做几十个决定,但最重要的决定几个就够了”,雷军说,“很多时候做的越多,反而越是减分”。显然这种路径也考验着雷军对小米的控制力。“今天,小米对我和合伙人的依赖,超过了金山。这是我矫枉过正的,当初要把金山做成大公司,而今天要把看起来很大的小米做成小公司”雷军如是说,言谈中表露出特有的自信。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小米终究会一次次触碰到扩张边界。做还是不做,很难有明确的标准。但雷军有一套重大决策的方法论。
首先,大量决策来自一线,技术越复杂,越是一线员工起决定作用。其次,正确制订战略和战术,战略就是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情,战术就是用对的人把事情作对。而进行大的战略决定,第一个原则就是“go big market”,下注未来十年有潜力的方向。
“我曾经在方向选择时不是那么完美”,雷军回忆说,“1996年金山崛起的时候我喜欢词霸,所以毒霸晚做了一年”。往事仍让雷军耿耿于怀,他当时之所以更喜欢词霸,仅仅是厌烦相关规定的监管。这一幕,创业小米期间也似曾重现。
这既是小米的独特之处,也可能是某种隐忧。在小米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仍然有更多需要妥协和退让之处,处理好各方关系也考验着小米的成熟度。通常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雷军会对某项工作提出一个大的框架,然后鼓励小米员工快速反应、先行先试。小米不要求每个人做得更多而是做好,“我们不会因为你做的事情少,而觉得你不够好”,雷军对新浪科技表示。雷军还有一个要求是尽量少开会。但这多少似乎与他认真读过的《High Output Management》(前任Intel总裁安迪·格鲁夫著)略为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