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族的学堂上课
第一课时 1、初步了解《白鹿原》的思想意义。 2、梳理选文部分的基本情节。 自主学习 1、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2、本文的主要情节是翻修祠堂和兴建学堂, 在此前后作者安排了哪些具体情节?达到了 什么艺术效果? 自我测评 仿照下面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分句。要求引用古 诗词句,句式与画线句相同,句子有文采。 (4分) 深度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静人定的 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逸致;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第二课时 1、把握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2、探究“仁义”等传统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结合课文节选部分内容,试分析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人物形象。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一句的 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 了的不自在”?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概述 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是儒家从古代众多的学说 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五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古代社会 中,这五种道德规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准 则,也是个人修养的最主要的内容。 1、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仁的基本精神是克己复礼,爱人。克己复礼讲的是如何对待自 己,爱人讲的是如何对待别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仁” 演绎成为许许多多的道德要求和政治信念,包括爱国主义,民 族气节等。应当说,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 义”,历史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2、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 义总是体现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之中。时代仍 然需要正确的义利观。儒家传统义利观念所包含的“见利思 义”、“义然后取”、“义以为上”等思想需要我们继承和弘 扬,“见利忘义”的观念也应该批判和唾弃。 3、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礼的基本精神是等级、有序、和谐。礼的形式即礼仪、礼节、 礼制,待人、接物、处事之道。 4、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 诚信之品”。信是立人之道,是立政之本。 正确认识传统伦理道德,首先不能忽视传统伦理曾长期与 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其中确实包含着许多为封建专 制政治制度服务的规范和不再适合时代潮流的内容 。 传统道德规范体系就整体而言是有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 的,但其中不乏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诚信、谦敬、礼 让、持节、明、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特别是其中蕴含 的把完善个人的道德视为完善社会道德的趋向,将个人修养与 对他人、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责任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把它发展为替别人着想,同情人,敬重人,相信 人,关心人,帮助人,待人以诚,施人以惠。 这也有助于形 成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人伦关系中的“孝悌之义”,我们可以将其发展为 “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妇有情、朋友有信”等美德。 所以对于传统道德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并根据时代要求赋 予其新的内涵,使其焕发生机,使它能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 精神文明。 自我测评 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 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 圆的结局。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鲁迅 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从 下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 肯大团圆”的句子。(4分) 人物:屈原、杜甫、陈忠实 曹雪芹不想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 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孔尚任不肯大团圆,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 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授课人:王海龙 “家族的学堂”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白鹿原》的思想意义。 2、梳理选文部分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3、探究“仁义”等传统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有关作者 陈忠实(1942-),出生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1965年开始创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成为陕西作协的专业作家,后任陕西省作协主席。文革后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屡获多项文学奖。1993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印行的50万字的《白鹿原》,4个月之内,销行6版40万册,成为9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长篇小说。 有关《白鹿原》 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国到建国之初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
文档评论(0)